长春新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沈彦男向记者展示有害垃圾箱,里面装有居民投放的废旧灯管胶带等。(记者吴茗摄)

  时下,走在长春市的街头巷尾,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识和彩色垃圾桶随处可见。随机采访市民,他们也能够说出垃圾分类的益处。垃圾分类已然走进百姓生活了吗?记者在城区走访看到,目前,一些小区里使用的还是普通的绿色垃圾桶,居民投放生活垃圾仍然保持着旧传统。然而,在长春市各区打造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里,景象豁然开朗:居民住户对垃圾的态度由“随手扔”变成了“随手分”,垃圾分类由集体共识落实到集体行动,一幕幕新风尚让人目不暇接……试点小区因何做到如此规范?居民住户是如何适应的?在城市垃圾分类推进中,试点小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长春新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翡翠花溪,一探究竟。

  “去年小区里设置了分类垃圾箱,那时候不懂怎么分,后来社区、物业经常举办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我参加了10多次,如今,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基本难不倒我了!”在长春新区翡翠花溪小区,居民宋逸英表示,从为难到熟练,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生活新习惯。

  在长春新区翡翠花溪小区,上到年迈的老人,下到懵懂的小孩,都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虽然也有投不准的时候,需要督导员的引导,但居民的分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用宋逸英的话说,翡翠花溪是最早一批进入垃圾分类试点的居民小区之一,两年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几个字早已深入人心。

  在宋逸英家,记者看到有4个垃圾袋,里面分别装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倒了半辈子垃圾都是一个模式,如今,垃圾分类这个新事物走进咱百姓生活,咱就应该学会适应和习惯,因为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年近花甲的宋逸英告诉记者,起初她分不明白垃圾种类,跟着宣传活动学习,又拿着宣传册对照,后来她看邻居家贴着垃圾分类表,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可以在家天天看着图表学习,熟能生巧,垃圾分类也就轻而易举了,于是,她也学着在门口贴了一张垃圾分类表。

  从宋逸英的讲述中记者得知,为了向小区居民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从社区到物业再到区里的执法部门可谓下足了功夫。发宣传单、送彩色垃圾袋、文艺演出、系列讲座、知识竞赛,甚至连小区里的幼儿园也在鼓励孩子们小手拉大手,从一户家庭入手,让孩子去督促家人进行垃圾分类……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居民住户们开始琢磨着,如何在自己家里进行垃圾分类。

  “妈妈,以前咱家用完的电池都跟别的垃圾混在一起扔,现在这样做可不行了!废旧电池是有害物,必须得放进咱家楼下的红色有害垃圾回收桶里。”居民孔伟佳告诉记者,自打参加了小区里举办的垃圾分类互动体验活动后,儿子就对垃圾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在儿子的思维里,垃圾分类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去做好的一件事。“我家这几个分类垃圾箱儿子盯得最紧,一旦发现有放错的垃圾,他就给我们‘上课’。”孔伟佳告诉记者,在儿子的监督下,她家的垃圾分类已经纳入到日常生活。

  小区居民栗洁虽然年过七旬,但她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得心应手。水槽边挂着一个小的塑料垃圾桶,里面套着小塑料袋,栗洁说这是专门放厨余垃圾的,塑料桶和塑料袋都是网购的,专门用于厨房产生的垃圾放置。在地上有一个纸壳箱子装可回收垃圾,里面放着空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在纸壳箱旁边,是一个常规的垃圾桶,专门装其他垃圾。记者看到灰色垃圾桶里装着污染纸张,栗洁告诉记者,老伴身体不好,随时产生的污染纸张她都会放到这个垃圾桶里,和厨余垃圾一起,一天一倒。说完,栗洁还提醒记者,像用过的卫生纸、湿巾这种污染纸张不属于可回收垃圾,一定要放到其他垃圾箱里。

  在翡翠花溪小区,像宋逸英、孔伟佳、栗洁这样把垃圾分类“做到家”的居民不在少数。几位在小区里散步的阿姨告诉记者,自打小区实行垃圾分类,无论家里还是小区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垃圾箱多了。

  “要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就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每户家庭的必修课!”翡翠花溪小区物业经理李亮告诉记者,物业是离居民住户最近的人,因而他们在平时对小区的日常管理中,最为注重的就是如何让垃圾分类从口号走进居民的心里,继而变成自觉的习惯。

  翡翠花溪小区有2720户居民,常住人口8000人,小区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10—18立方米。目前,设立楼道前垃圾桶57组,用来投放居民产生量较大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组合垃圾桶2套,分别放在小区出入口,方便市民投放。小区附近还设有再生资源回收点位,居民或者商户产生的可回收物可以自行处理。对于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工作,由小区物业配合环卫工作人员完成。

  “这些设施只是做到垃圾分类最基本的配备。”李亮表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需要一个阶段,为了快速让居民“进入状态”,他们专门配备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对居民进行日常的宣传督导。

  “现在95%以上的业主对垃圾分类都支持。但要完全做好垃圾分类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李亮说,业主们目前扔垃圾时已经基本做到了对垃圾的分类投放,但是像外卖盒、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的饭盒并未区分开,这种状况还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我们物业自身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小组,还制订了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据了解,为了鼓励业主进行垃圾分类,物业工作人员在上门收取物业费时会向业主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及垃圾分类宣传册,而且还开通了面对业主的垃圾分类热线,如果有业主不清楚如何分类,像一些年龄较大的住户不会上网不懂如何分类,工作人员会耐心地讲解,如果有分类错误,保洁员、督导员会进行劝阻、告知业主如何正确分类。

  正值盛夏,翡翠花溪小区里绿树环抱,繁花似锦。漫步在小区的幽径间,每走几十步,便会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垃圾分类宣传牌映入眼帘,上面的漫画和语言诙谐生动,引人驻足,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果皮箱,供散步的居民随时投放,错落有序的分类垃圾箱更是与小区美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我们小区还专门留出一块空地作绿色有机种植园。经过前段宣传,业主们对垃圾分类已经有了意识,那么就需要有末端处置。我们初步打算建设可以处理厨余垃圾产生营养花土的末端,这块空地就是将来种植花卉、农作物的预留地。”

  正如李亮所说,在翡翠花溪小区,垃圾分类已经逐渐变成了居民住户的生活新习惯。那么,对于居民前期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小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各回各‘家’!”面对记者的提问,跟随记者一同走访翡翠花溪小区的长春新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沈彦男用这个词形象回答。用她的话说,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后面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几步更为重要,环环相扣。“蓝色箱里的可回收垃圾、红色箱里的有害垃圾、绿色箱里的厨余垃圾和灰色箱里的其他垃圾,这四个不同颜色的箱子背后连接的是四个不同的回收系统,垃圾类别不同,其收集、运输、处理的地点和方式也各自不同。”

  通过沈彦男的介绍,记者对垃圾分类这一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生活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处理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将生活垃圾划分成若干种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分类投放需要居民来完成,在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上,是由可回收物收运车、有害垃圾收运车、厨余垃圾收运车和其他垃圾收运车分类收集运输,在分类处置上可回收物由区里再生资源公司有偿回收处理;有害垃圾每月25日环卫工人上门收集暂存,后交由蓝天固废处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中一部分暂转运至蘑菇沟填埋场进行填埋,另一部分燃烧发电;居民的厨余垃圾由区内自行建设的餐厨垃圾转运站进行处理。

  在四分类垃圾箱旁,记者随手翻开垃圾箱盖,在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箱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垃圾,唯独可回收垃圾箱里空置。“这个时间可回收垃圾已经运走了么?”听到记者的疑问,李亮爽朗地笑了起来:“可回收垃圾我们物业可捞不着!”

  “对于可回收垃圾,业主一般自行变卖,即便有一些矿泉水瓶子、纸壳等垃圾被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里,瞬间就会被小区里一些节俭的大妈拣走……”李亮告诉记者,小区旁有蚂蚁流动回收车,专门向居民收购可回收垃圾,大件还可以预约上门取货。

  在小区不远处,一辆蚂蚁流动回收车停靠在街边。此时,一位阿姨正拎着两袋矿泉水瓶子和一捆纸壳在秤上称重。阿姨告诉记者,以前她们都是把这些塑料、金属、破旧纺织物等卖到废品收购站里,自从推行垃圾分类后,有了蚂蚁流动回收车,价格公道,距离不远,变卖可回收垃圾更方便了。

  “大地蚂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面向全市各区设置蚂蚁流动回收车,2017年就进驻到长春新区这一片了。”27岁的孔祥川是这辆蚂蚁回收车的工作人员,这个黝黑直爽的小伙子对居民服务热情周到。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到下午1点,回收车都会在这个路段上工作。说起垃圾回收的意义,孔祥川侃侃而谈,“一吨废纸可以提炼850公斤的好纸,相当于少砍掉17棵20年树龄的大树,还能减少生产纸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节省能源。而一吨塑料瓶回收后,可以产生699公斤的无铅汽油或柴油,一句话说,垃圾分类就是变废为宝,让资源再利用。”不到下午1点,蚂蚁回收车已经装载了满满一车的可回收垃圾。

  “随着城市化发展,垃圾分类走入了百姓视野,更走进了百姓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看似简单,其背后却是一个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严格而精准的垃圾分类,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一座城市完善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长春新区城管局局长周立友表示,按照市里要求,今年年底要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全覆盖,此前推行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也是为了在全市推开垃圾分类做一个“样板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垃圾分类工作,我们目前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希望通过一批示范区的打造,找到具有长春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记者吴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