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份起,陆续有郑州市英协路56号院的居民向大象新闻·大象帮报料称:小区一墙之隔的废品收购站存在噪声扰民、污染环境卫生、消防安全隐患等多重问题,居民们不堪其扰。
大象帮记者实地调查后,把有关情况向辖区办事处进行了反馈。随后,该废品收购站被责令限期整改。但居民反映,情况改善没多久就恢复了原样,而且废品收购站和执法部门打起了“游击”,人一来就收敛,人一走就变本加厉。
“早上5点多就开始装车卸车了,从车上往下扔大门板,有时候是玻璃瓶,晚上能干到10点半,铲车还有其他设备弄出的哐当声特别刺耳,影响孩子在家里学习,老人也休息不好。”家住英协路56号院的李女士说,这个废品收购站制造的噪声,已经影响到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从居民在楼上拍到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收购站里堆满了废弃的装修材料、木板纸箱、玻璃制品、易拉罐等杂物,它们被杂乱地堆在一起,并未进行分类摆放处理。
除了噪声外,夏天容易滋生细菌、易燃物堆积有潜在的消防隐患,以及有碍观瞻等问题,都让居民们非常不满。
和李女士住同一幢楼的钟女士,也被这家废品收购站的各种问题弄得心力交瘁,“给12345、12319打过好多次电话,给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反映过,也在网上向环保局投诉过,光我知道的大家就投诉了30多次。”
6月份,大象帮将情况反馈至管城区城东路办事处后,办事处安排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实地查看,对该废品收购站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处理,具体措施包括:先行暂停废品回收业务,将现有场地中的废品清理干净;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规范,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不得露天堆放;督促企业制定具体措施,定期消杀,确保周边环境的整洁、卫生;督促企业拿出降噪整改方案,并于拿出方案后20日内整改完毕。
在废品收购站停业整改这段时间里,居民表示噪声扰民的问题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还是存在早上五六点就开始生产的情况,另外环境污染、消防隐患的问题依然存在。“确实好了一段时间,但是没多久就恢复原样了。执法部门来了他们就收敛一些,人一走就变本加厉,这样打游击解决不了问题。”
在居民提供的视频中,可以明显听到切割金属产生的持续噪声,十分刺耳。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对于不得露天堆放垃圾的整改要求,废品收购站已加盖了简易工棚,但是并没有其他具体的降噪和消防设施。同时居民还表示,废品收购站生产时间也没有按照整改要求严格执行。
“他们有合法合规的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进行了备案,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检查了。”管城区城东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很为难。
关于居民提出的《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不得在城市建成区及建成区外二百米范围内和市区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两侧二百米范围内设置”,记者在网上查到,该办法已于2020年1月废止,郑州市目前并无法规明确规定,废品收购站的选址必须要和居民区保持多远的距离。
“这块地是商城东路6-6号院,原先好像是河南省化工厂的地,他们(废品收购站)签了两年的场地租赁合同,从今年4月开始的。”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块地空置了近10年,政府一直是有规划的,但是因为疫情和房地产行业的下滑,这块地暂时还没有开发。
据了解,废品收购站交了两年的“房租”再加上购买相关设备、院内路面硬化、购买租赁的一些车辆等投入,一共花费了近40万元。“我们也约谈了这块土地租赁方的法人代表,他说合同签了钱花完了,退是不可能的。”对于居民提出的希望废品收购站搬离的诉求,工作人员表示,除了没有法律依据外,钱也是个问题。
《民法典》明确规定,居民的生活安宁权受民法保护。显然,早晚生产的噪声问题、炎热天气产生的气味问题、潜在的消防安全问题,都是损害居民身心、侵犯生活安宁权的违法行为。
该废品收购站和小区仅一墙之隔,和居民楼直线米。距生活区如此之近,为何可以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备案?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转移安置,使其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互不干扰?
问题仿佛很难解决:一方面,生产停扰民即消,但二者的平衡如何维系?同时也缺少问题根治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留给废品收购站保持与居民区一定距离的生产经营场地越来越少。
但无论如何,扰民问题不能漠视,必须拿出行动。这是顺应百姓对美好环境期待的必要行动,也是保障居民基本权利的应有作为,同时,它也考验着基层单位的治理能力。如果问题持续存在,居民甚至举报无效、投诉无门,只能说一些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落实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