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的 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联合新闻发布会在重庆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川渝两地将联合出台“无废小区”等 15类“无废城市细胞”建设评估细则,明确建设要求、建设内容及牵头部门等,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无废城市”作为中国首创的先进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非是说城市里没有固体垃圾,而是指一座城市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推动形成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阻断固废源是“无废化”的关键,应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生活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危险废物收运处置一体化服务四方面实现全覆盖。
“无废城市细胞”具体如何建设?如何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在成都,居民、社区、街道、学校、医院、交通设备、工地、娱乐场所、公共广场、园区景区、农业、工业、制造业……一个个“无废城市细胞”形成了成都“无废化”的样板尝试。
九月下旬,一场以“垃圾分类人人参与 美好家园共建共享”为主题的大件垃圾便民集中收运服务周活动在成都全市范围展开,得到大量市民的广泛参与和点赞。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居民“刷脸”扔垃圾;加装太阳能电池板等装置,垃圾收集亭自动感应开门;分类投放垃圾,后台系统自动称重并给予积分奖励……一件件垃圾分类“黑科技”在成都各小区落地。
“目前垃圾分类的点位已经在全市每一个小区就进行了布设。然后从它的源头分类、过程运输,包括分类出来的按照危险废物处置的有害垃圾的体系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建成。成都市现有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经营单位34家,利用处置能力达到87 多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成都有标准化垃圾分类投放点越3.4万个、社区回收站点2400个、智能回收设施 2290组、生活污泥处理处置项目12个,总规模3400 吨 /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11座,利用处置能力990 万吨 /年,资源化利用率55%;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9 座、日处理能力 1.58万吨,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种植业的化肥农药施用和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养殖业的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物治理。在成都市蒲江县,通过源头防控、种养循环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蒲江路径。
为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蒲江县全域全员全力推进农业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两个替代”工程。“像是以大蒜素、苦参碱为主的生物农药,我们培育新朝阳、卫农等3家龙头企业年产1850 吨。此外,还通过昆虫性诱捕器、捕食蟎等,加快农药化肥源头减量,实现对环境污染及农产品有害因子残留物的双降低。”据蒲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建成示范基地92个3 万余亩,辐射面积10万余亩,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降低,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达75%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 70%,土壤板结酸化现象减少,空气水质更优,蚯蚓等生物菌群更丰富。“计划到2026年,化学农药、化肥分别实现减量48% 、29%目标。”
针对蒲江三大农产业农药包装废弃物存在产生量大、范围广、分布散、不易降解等情形,导致此类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难度较大的情况,蒲江县创新建立“户收集、村回收、镇集中”的回收模式,对上交废弃农药袋及废弃农药包装瓶的农户、回收主体分别按照6元/ 公斤和4元/公斤给予补贴,全县共设置废弃物回收点60 个。“商业主体回收后,就近转运至各镇(街道)暂存场所,统一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今年已回收152吨,全年共投入资金290 万元,预计全年将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共185.5吨,进一步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过去废铁、废塑料等都是采取直接焚烧后进行稳定化固化/填埋,现在我们针对进行包装容器资源化利用,包括作为循环包装物,每年可再利用废包装容器约500 吨。”成都兴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利用锅炉余热进行发电,一年可节约用电约50万度。“在此之前余热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据了解,成都兴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核准经营规模14.56万吨/年,核准处置 41个危险废物类别、451个危险废物代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危险废物有医药废物(HW02 )废油( HW08)、废酸(HW34)、废碱(HW35 )等。采取焚烧、物化、稳定化固化 /填埋、刚性填埋、综合利用等5种方式进行处置。
据悉,四川省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已实施至三期工程,核准经营方式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规模共14.56万吨/年,核准经营规模 14.56万吨/年,核准处置41 个危险废物类别、451个危险废物代码。处理利用工艺含焚烧、物化、稳定化/固化填埋、刚性填埋、综合利用(包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