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多抓鱼被消费者控诉,以75元的价格回收价值约1500元的连衣裙,在平台上再次转手卖出则标价为629元。低价回收、高价卖出的差价让不少网友大呼“离谱”。

  对此,多抓鱼客服解释称,在回收服饰时,需要付出仓储物流、清洁消毒、审核鉴定等成本,同时还要承担卖不掉的风险,因此买卖中间会有差价,这部分差价也用于覆盖上述成本。

  时代财经注意到,2021年开始,多抓鱼将*的二手书的交易方式搬到了二手服装交易中,从定价、审核鉴真、清洗消毒到入库、出售,一件衣服从回收再到消费者的手中,要经历多个流转环节,而其报出的收购价则“毫无吸引力”。

  司南在平台上挂出了两件知名品牌Calvin Klein的风衣,多抓鱼经过审核评估后以每件14元的价格从她的手里回收。等到订单完成之后,她发现,自己的风衣正在以999元的价格在多抓鱼上出售,价格涨了约70倍。

  让司南郁闷的是,她人在加拿大,这件在商场里买来的风衣原价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只有600多元,二手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购入价格。“所以姐妹们看到千万别买,别当冤大头。”她在社交平台上吐槽。

  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时代财经注意到,不少用户发帖吐槽多抓鱼回收二手商品的价格过低。

  殷歌用多抓鱼回收了三件衣服,原价总价四位数,平台估算完价格后,给她的李维斯牛仔长裤二手收购价为1元,一件毛衣定价2元,另一件外套未通过审核。平均下来,每件衣服回收价格只有1块钱。殷歌想了想,还不如捐给需要的人。

  “个位数的回收价,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了。”家住上海的童沐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她在多抓鱼上一口气上传了17件衣服,平台给出的预估出售价格约1900元,实际审核评估完到手只有170多元,一气之下她撤回了出售的衣物。

  “输入品牌和款式等信息后,可以获得该件衣服当前的预估收购价。”多抓鱼在平台上注明了他们是如何制定收购价的,但这不是最终结果,“衣服的收购价格会根据库存和市场情况动态调整”。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在服装回收业务上线的一年多时间里,多抓鱼回收了超过10万件衣服,这些衣服来自1万多名不同的卖家,涉及4000多个不同的品牌。

  官方信息显示,多抓鱼收到用户的提交旧衣回收申请后,会由快递免费上门取货,平台会在 1-3 天内完成衣服的审核,经过定价、审核鉴真、清洗消毒、入库等环节,再到上架、售卖,重新“回”到另一名个人买家的手里。

  以二手书业务为例,早期多抓鱼采用了一折买入、三折卖出的定价策略,利润空间约为图书原价的20%,扣去人工、运输、仓储、消毒等成本后,所剩无几。

  “这样一番折腾下,除去各项研发和执行的成本,再加上也不是所有收购的服装都有幸被买走,让多抓鱼报给大家的收购价,看上去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事实上,多抓鱼此前在公众号推文中对收购报价低的情况如此解释。

  追溯到该公司的灵感鼻祖日本二手书店Bookoff身上,多抓鱼举例,Bookoff 有大约60%的书都卖不出去,在收购品类很宽限的情况下,其想要覆盖卖不掉的成本,大部分收购价格都不到一折,或是只有10日元(约5毛人民币)。

  从二手书起家,多抓鱼先后获得了来自经纬中国、险峰长青、嘉程资本、腾讯等资本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与豆瓣知乎类似的社区推荐氛围,多抓鱼也被视作文艺青年的精神阵地之一。

  或许正是因为想要突破二手图书交易的天花板,多抓鱼才将品类拓展到二手电子产品和二手服饰上来。与闲鱼等C2C平台不同的是,多抓鱼采用C2B2C的模式,用平台对货品的强把控换来粉丝的支持,没想到却因“低买高卖”翻车。

  “他们的审查制度也很严格,我的衣服看上去很新,取走时被标注了非常多标签,有很多难以看到的小污渍和瑕疵。”李丹自称是多抓鱼的忠实用户,从2018年开始使用,在平台上总共花了约4000元。

  尽管不能接受个位数的衣服回收价,但她依然认可多抓鱼。“图书和衣物的选择比较多,图书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新旧程度,发货速度快,包装好,还有多抓鱼的环保理念,用户端的推荐机制和交互、还有用户间的互动,比如可以看到自己的书卖给了谁、页面视觉风格我也都很喜欢。”

  然而,二手电子产品和二手服饰目标用户群体对价格的高敏感性,让多抓鱼在众多二手平台的价格优势中难以突围。

  此次“低买高卖”的争议,把问题又摆到了消费者的眼前:在二手书交易中得到用户认可的多抓鱼模式,恐怕难以在服装品类上轻易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