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秆粉碎后或还田或做成牲畜饲料,残膜回收后送到镇里的回收站卖钱或按比例折换新地膜。这些以前令人头痛的废弃物现在都派上了用场。”喀依木说。

  眼下,在阿克苏地区广大农村,农民正尝试着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棉花收完后,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托万克塔木托格拉克村村民吐尼亚孜·卡迪尔没有闲下来,他先把地里的棉秆全部清理出来,送到国能阿瓦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生物发电厂,然后把从农田清理出的残膜和废弃滴灌带,送到阿瓦提汇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回收点。

  “我的棉花秆子能卖200多元,地膜和滴灌带可以旧换新,2020年买农资能省六七百元。”吐尼亚孜高兴地说。以前,焚烧棉秆在阿瓦提县农村是常有的事。

  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同仁介绍,阿瓦提县是“中国长绒棉之乡”,每年陆地棉和长绒棉种植面积140万亩左右,回收利用棉秆、治理“白色污染”关乎生态保护、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棉秆回收利用上,阿瓦提县农业部门反复向农民宣传,千万不能图省事焚烧棉秆,这样对土壤有害。渐渐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这几年,往生物发电厂送棉秆的农户越来越多。2018年入冬以来,生物发电厂把收购的10余万吨棉秆变成9100万度电,使当地电力供应更加充足。

  这些天,阿瓦提汇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入生产旺季。该公司在阿瓦提县各乡镇设有残膜回收点,有近70名贫困就业人员负责收集、运送农户送来的残膜和废旧滴灌带。该公司总经理胡常俭表示,2019年,阿瓦提县大面积推广机采棉种植,回收残膜的时间比往年多了20天,这样会进一步提高农田残膜回收率。

  阿克苏地区另一个种棉大县沙雅,2019年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每亩地残膜回收补贴30元,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县12个乡镇(管委会)组建残膜回收合作社,有偿回收农田残膜。同时,沙雅县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残膜回收机,集秸秆粉碎和残膜回收于一体,每小时作业15亩,残膜回收率90%以上,农户购买一台可享受4.0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

  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村民居麦·亚森感到2019年种核桃很给力。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请来林果专家指导、组建剪枝服务队,核桃增产增收不说,连剪下来的枝条都产生了效益。

  原来,离亚贝希村不远的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去年建起了一家黑木耳菌棒厂。填装菌棒的主要原料是木屑和麸皮,制棒车间门口的粉碎机可以把废弃果树枝粉碎成木屑。这样农户可以选择把废弃果树枝卖给菌棒厂,也可以选择用废弃果树枝换菌棒。

  居麦是贫困户,他不但卖核桃树枝挣了钱,还管理着2000个菌棒。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2019年,一个个装有碎木屑的菌棒,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中长出黑木耳后,一下就增收了5000元。

  浙江省援疆干部、阿克苏地区科技局副局长叶祥发是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起人。他计算过,阿克苏地区每年至少产生100万吨废弃树枝,1.25公斤树枝可加工成一个菌棒,如果把这些树枝全部加工成菌棒栽培黑木耳,每年经济效益可观。“2019年,全地区已建成4家大型菌棒厂,日产菌棒20万个。”他说。

  2019年,库车县杏农增收的主要原因,除了杏子价格好外,残破的落果也能挣钱。当地引进的新疆果然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收购的残破果子生产酵素,而生产酵素的残渣又可加工成酵素菌肥。“我们将杏子、苹果等鲜果‘吃干榨净’,还通过引导果农使用酵素菌肥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帮助农户开辟增收门路。”新疆果然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德强说。

  每逢周末,拜城县康其乡阿热勒村的康其湿地旅游区内游人如织。在该旅游区美食街卖小吃的村民吾古兰姆·玉苏甫自豪地说:“这里民风古朴、景色优美,不仅城里人喜欢来玩,其他村村民也喜欢来玩。”

  这条美食街位于树林中,大门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枯树组成;周围的路牌、秋千、花盆等都是用废旧轮胎、木头、麻绳等废弃物做成。最显眼的要属一座用2800余个废旧啤酒瓶组成的“景观塔”。

  2019年,阿热勒村将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做法在全乡推广。在该乡库尔玛村新建的特色民宿康其客栈,随处可见老旧物件,俨然一个农村博物馆。

  与阿克苏市毗邻的温宿县拥有100余家农家乐,很多农家乐在建设和装饰上也就地取材,将生活中的老旧物件、废弃的木头和麦秆、稻草等利用起来,很受游客欢迎。

  温宿县托乎拉乡河畔村建成的村级地方志馆,是在废弃的村委会办公室基础上改造而成,陈列品也都是村民捐赠的老旧物件;库车县齐满镇甬库团结村村民全部住进现代化的安居房后,村里特意留下几处老旧院落和废弃的生产设备、生活用品供游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