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凌晨2时,街道上空荡荡,整个城市进入了熟睡模式。一辆白色的“医疗废物转运车”依旧在路上飞驰,张师傅和搭档“全副武装”,消毒、登记、交接医疗废物垃圾箱、垃圾转运、车辆消毒“理工东苑(西区)最后一批医疗废物就收完了,明天肯定是个晴天!”张师傅说。

  11月23日,成都本轮疫情13个封闭小区全部解封,成都全域中高风险区清零, 但“解封不解防”,包含张师傅在内的61辆清运车队照旧往返于各大医疗机构、隔离酒店、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之间,他们的任务就是收运日均超百吨的医疗废物。

  数据显示,自11月2日起,成都每日处置医废垃圾快速增加,最高峰医废垃圾处置量达170.8吨,做到了“日产日销、即收即销”,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收集、贮存、转运、处置等一系列环节如何做到及时、有序、高效?全域低风险区后,解封不解防,医废处置还将如何守好常态处置的“防线”?

  “只要做好防护,严格按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进行操作,就能守好这最后的防线。”张师傅是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负责医废收集和转运的两名工作人员之一。

  本轮疫情以来,成都医疗废物产生量陡增,大量的隔离点医疗废物、各核酸检测采样点产生的涉疫医废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二次传播源。

  “我们基本是实行人歇车不歇,每天24小时连轴转。”张师傅说,每次收运上岗前,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口罩、手套,穿上胶鞋,然后一边默念着收集转运流程要求,一边到固定的医废交接地点收集医疗废物。“说实在的,工作强度确实大,标准也很严格,一个班次下来我浑身都湿透了。但是要确保这些医废安全快速地转运出去,一个环节都不敢有错。现在看到最后一个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正式解封,心情真舒畅。”

  事实上,为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环节监管,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从11月2日就迅速抽调15人成立市本级工作专班,设立5个工作组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封控区、核酸检测点开展指导服务。

  为提升收运效率,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紧急协调成都瀚洋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增购专用医废收集桶,紧急增购专用运输车10辆,收运车辆从本次疫情前的51辆增加至61辆,并在成都市公安交管局和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运。

  “至此,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总清运能力达到180吨/天,确保了全市医废垃圾得到及时转移、安全处置。”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厂长陈德根告诉记者,这支150余人的收运队伍实行两人一组,61辆收运车辆采取“人歇车不歇”“24小时全天候收集”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平均每辆车出去要跑两到三个收集点位,为了避免接触,装车、卸车均由两人完成,一天下来要转运累积几吨的涉疫医疗废弃物,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负责收集全市医疗机构、隔离点及封控小区等所有医疗废物。

  “一周以前,每日医疗废物和参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生活垃圾收运数量都在160吨以上。”提及本轮疫情期间的医废收运处置工作,陈德根说,点多、数量大、收运面广是最大的工作难点,尤其是废物产生单位通过常规的电话预约通知成都市医废处置中心上门收运无法适应快速及时清运医废垃圾的需求,同时生态环境部门也难以进行实时监督和及时调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成都市生态环境在每日调度医废清运贮存处置情况的基础上,加大了智慧监管力度,与第三方技术单位合作开发并上线了“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信息平台”。

  “该平台可在手机上利用专用APP实现单位注册+每日上报医疗废物(含垃圾)+超期收运预警+市医废处置中心响应、派车收运的远程监控和闭环管理工作,一次申报可解决向生态环境部门申报医废和向市医废中心发起转运申请两个问题。”陈德根打开手机里的APP向记者演示,医疗机构、隔离点、封控区每天通过信息平台更新产废、收运、处置信息。

  陈德根说,通过这一科技手段,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方便了医院、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点和疫苗接种点等单位及时转移医疗废物(含按医疗废物管理的生活垃圾),更实现产废端及时申报,清运端快速响应,管理端科学调度,提升了医疗废物及时安全转移处置工作效率。

  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自11月2日起,成都每日处置医废垃圾快速增加,最高峰医废垃圾处置量达170.8吨,医废处置总量较疫情前增加58.1%,参照医废处理的垃圾量较疫情前增加301%。而在一些列的协同处置下,成都确保了疫情期间医废和参照医废处理的垃圾及时、安全得到处置,未发生因医废垃圾转移处置不当引发的次生污染,确保了环境安全。

  “本次疫情医废垃圾处置工作,既是对日常工作的检验,也是对特殊情况下医废收运处置工作的考验,着眼全市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超大城市医废处置工作保障,我们将持续做好三方面的措施。”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强化医废源头分类管理,指导区(市)县做好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垃圾源头分类和垃圾贮存管理,确保医废垃圾管理规范化。

  同时,将加强医废收运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医废收运处置保障力,“下一步,要保障并运营好医废中心现有设施,常备万兴环保发电厂协同处置能力,健全平战结合多元化处置体系。”该负责人还透露,着眼于超大城市医废处置工作保障,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计划尽快启动市医废处置中心三期工程(90吨/天)能力建设,增强医废处置持续保障力。同时,计划在市域内统筹布局4台(5吨/台)车载移动式医废垃圾处置设施,同时指导成都瀚洋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再新增5台医废专用运输车辆,会同成都市城管委指导万兴环保发电厂做好二期协同处置准备,“通过这些医废收运处置能力建设,可有力保障全市医废垃圾应急处置。”

  与此同时,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将提高医疗废物收运效率,结合乡镇体制改革成果,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成都市卫健委、市城管委等部门、企业进一步优化收运方案,科学精简收运点位,优化收运线路,探索把医废产生量每天低于10公斤的小、远、散医疗单位按就近原则,交镇级医院集中收集,切实提高收运效力。

  医废监管的智慧化监管水平也将持续增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联合卫健、城管等部门建立医废垃圾监管网格,压实产废单位主体责任,落实部门和属地监管责任,不断优化“成都医疗废物处置信息平台”,科学调度医废垃圾产生、贮存、处置情况,继续坚持疫情期间环保人员驻厂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