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锂电池回收行业火热。据央视财经报道,一些资质不全的小作坊、小工厂擅自回收拆解锂电池并进行粗加工牟利,给公共安全埋下隐患。

  据报道,从开店、回收到存放、售卖,锂电池黑作坊每一个环节都在粗制滥造。工厂内电池堆放无序,拆解起火是常有的事;有的回收店铺就开在居民楼下。回流市场的锂电池自然是“三无”产品,但商家照卖不误,有的老板还提供换电服务,以满足外卖、快递小哥的刚需。近年来,电动车在楼道、车棚内起火燃烧事故频发,不合格的回收改装锂电池脱不了干系。

  按照规定,锂电池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安全许可证、环保许可证及消防合格证等资质,产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锂电池小作坊铤而走险,无非图一个利字。对于风险心知肚明,但又心存侥幸,有商家竟表示,“小心一些就好了。之前有一个厂子炸了,人倒是没事,一个仓库的电池没了。”没有出事后的心惊肉跳,没有劫后余生的幡然醒悟,这种心魔才是最大的祸患。

  打击“三无”锂电池,寄希望于商家算清风险与获利之间的性价比并不现实;严厉打击违规行为、规范锂电池回收行业,才是出路。值得追问的是,各地市场监管等部门是否尽到监管责任?锂电池黑作坊大摇大摆地在网络直播、在大街上悬挂招牌,监管部门是否留意?据悉,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完成起草,目前正在报批中。标准发布后,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锂电池,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遑论回收和改装。

  非法回收、野蛮改装、“带病上路”的锂电池,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藏匿在路上、车棚甚至是楼道。居民防范虽紧要,但终归治标不治本。有了国家强制标准,监管部门也要强硬起来,盯紧生产端、查清小作坊,祛除锂电池回收的“病根”,彻底剪断锂电池回收黑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