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汞的宏观意义(汞市场价格表)
汞的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所有可溶性汞化合物和汞蒸气都有剧毒,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加强汞的回收,控制汞的流通,甚至禁止或限制其使用。因此,汞的市场需求呈下降趋势。例如,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球汞消费量高达28.1万瓶,但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从1989年的20.3万瓶下降到1993年的仅10万瓶。据预测,目前世界上汞的消费量可能在每年100,000瓶左右。中国的汞消费,除国内氯碱生产、化工催化剂、电器仪表、电池、化学试剂、电力、军工、医药等方面外,主要用于出口创汇。从1950年到1990年,中国共出口汞26151吨,占同期中国汞产量的62.13%。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汞出口量最高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汞生产的鼎盛时期。其中,贵州汞矿、丹寨汞矿、新晃汞矿的汞产量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60年代出口量达到8468t,占1950-1990年出口总量的32.4%。特别是几家大中型汞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在国际汞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畅销海外。比如吴川汞矿生产的汞产品,列入国家储备和对外贸易。水银在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国很畅销,还出口到美国和法国。人造朱砂已经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贵州汞矿生产的汞、朱砂、氯化汞、氯化汞触媒、钛汞齐等系列产品畅销欧美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为国家偿还外债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20年来,中国汞产品的进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平均出口量约为400吨。从1980年到1982年,由于国际市场上汞价格居高不下,外贸出口量猛增到950吨。1986-1988年连续三年出口量超过1000t,其中1987年汞出口量达到1905t,占当年产量的166.44%。然而,自1988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的汞价格大幅下降。例如,1983年,欧洲市场的汞平均价格达到322.4美元/瓶。1988年降至287.32美元/瓶,1993年降至190美元/瓶,1994年降至仅90美元/瓶。因此,中国的汞出口量也在减少。1991年出口量降至63吨,为近30年来最低,进口200吨。1992年进口量增加到555.6吨,汞出口量减少到只有52.5吨。这样,从传统的汞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原因一方面是国际汞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是近年来中国开采的汞矿品位低,生产成本高,部分汞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根据国际汞市场情况和国内汞消费现状,相关部门预测国内汞消费量为350 ~ 400吨,略高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3年为320吨),出口预测约为100吨。因此,未来几年的总需求在500t左右,以目前的生产水平可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