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也称“当铺”或“押店”,是旧中国以收取物品作抵押,发放高利贷的一种机构。近现代典当业在镇江极为普遍。据《江苏省鉴》记载,1935年时,镇江地区有大型典当行九家,其中市区五家,它们分别是“裕泰”(位于万家巷)、“忠裕”(位于堰头街)、“裕昌”、“继恒”、“恒和”(三家地址都位于江边);位于四周乡镇有四家,它们分别是姚家桥的“和裕”、顺江高桥的松茂、圌浜乡的“集成”、谏壁镇的“同济”。另外还有些小当铺,例如原魏同兴巷26号,之前原为鱼行,后为当铺。该建筑前后三进,每进明三暗四结构,均为二层小楼,屋面为小瓦,硬山顶,外墙青砖叠砌。

  这些典当的内部职员,大概分四类:第一称内缺,即账房、包房、钱房及饰房,也称管楼、管钱、管事等,主要职能是出纳款项,保管当货,散发银钱,以及保管金银珠翠等物,是店内的高级职员。第二称柜缺,亦有头柜、二柜、三柜、四柜之分,专司货物的收当与赎取,并承担登载、出本、取本、取利之责,头柜有时又称“朝奉”。第三称中缺,即写票、正捲包、副捲包、清票及挂牌各员。第四称学缺,就是刚进典的没有职称,叫候缺,候缺升补后叫小学生,根据进店长短及能力而将之定为一至四等。上述各项职员的薪金,根据职位厚薄不同。

  旧时当铺大门外的照壁墙上都写着一个大“当”字。那时当物者都是迫不得已,一般有以下几种人:一是贫苦农民;二是急等钱用之人;三是急需归还借款之人。当然,也有家道衰落的富户。上述这些人将衣服布匹、毛料绸缎、金银首饰以及其他物件典进当铺,得了现钱,解了燃眉之急,尤其是生意人,可以用当得之款归还欠债保持信誉,也有的是藉以购进一批应季之货,招徕顾客,做活生意。

  当铺对当户的盘剥,有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压低当价,限制当期。凡是当户的当物,其当价一般只有物价的一半,所谓“当半”,就是这个意思。对当物的赎取期限,一般十八个月,如当户逾期不赎,即为“满当”。满当的物件,概由当铺处理。每年春秋两季,旧衣店、金银首饰店均来当铺竞价购买满当货,其价值当然要大大超过原来的当本。

  旧时,当铺的店主和员工在商讨价格时,为了不让在场的当客知道价格底线,讲价格时通常使用暗语。当铺业常用“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以每字上下左右露出字头笔画的多少表示一到十的数字。当铺还巧立名目,要当户付给存箱费。凡当物除极少数质量差的不收取存箱费外,其余均得在付取当本时扣除。存箱费的收取比例,均为当本的百分之二左右。

  当铺营业也有淡季与旺季。正常情况下,春秋二季是当铺的旺季。春季是当当的多,赎当的少。最多的是农村困难户,在青黄不接之际,已断炊断顿,为度荒活命,被迫当衣当物。也有少数小本买卖者,以当购货,串门叫卖。秋季特别是秋收以后,当铺的营业是赎多当少。一般情况下,当户要把春末夏初当出的棉衣,赎回御寒,特别借衣当的,更要抢在冬季前赎取,以还借主,不失信誉。古历年关,当铺营业最为繁忙。此时当当、赎当兼而有之,当铺里物进物出,忙个不停。

  当铺的管理是相当细致的。因为它既有金银首饰、绸缎布匹、皮货毛料等贵重物品,还有衣服和粮食等,如果遭偷、遭抢,或者霉变损坏,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因此声名狼藉,甚至导致倒闭,所以当铺在内部管理上是相当严格的。在财务账册上要求更严格。每天营业结束后(晚饭前),各个“朝奉”要把一天的进入款项分门别类地抄具账册清单,连同领款的余额和收进的本利,一并交给“管钱”,在此基础上,“管钱”综合好当铺一天的营业情况。这种日日结算的制度,从不间断。这样做,不仅使“管钱”能了解到一天的营业情况,避免金钱上的漏洞,还可使各“朝奉”发现错记、漏记的问题,及时给以纠正。

  1937年12月镇江沦陷,日寇铁蹄所至,无不残破。镇江的钱庄、银行、当铺等,放款2000万元无法收回;抵押仓库留存各种物资估值6000万元,悉被掠夺或焚毁。镇江许多当铺在这场民族灾难中,再也无力重整旗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