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时知识产权观念淡薄,白沟人也曾沉浸在快速仿冒名牌的喜悦中。“香港有的包,3天后白沟就能提到货了。”由于白沟生产箱包的人众多,价格低廉,香港、浙江甚至日本的箱包商人都拿来样品要求贴牌生产。由于白沟人文化水平较低,笑线年时,白沟正盛行仿名牌,当时我拿了一款模仿日本名牌的男士挎包向一位在美国做生意的人推销。结果他告诉我,挎包上印的日文是日本尿素的意思。”宋凤鸣说。

  1990年,宋凤鸣贩卖箱包的生意画上句号,他在3年多时间里赚了50多万。

  由于箱包需求量急剧扩大,箱包用料呈现紧缺。“1990年间,中国只有5家人造革厂。”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宋凤鸣办起了昊明人造革厂。

  宋凤鸣的这一举动,成为白沟产业转型的领头羊。到1993年,白沟出现了制造业投资热,箱包辅料厂、箱包饰品厂陆续诞生。

  伴随着市场的红火,安全问题开始逐渐暴露。“白沟市场最辉煌的阶段,也是最乱的时期,当时有4个停车场,还是停不下每天进出白沟的200多辆货车。因为挤占车位产生冲突是常有的事儿,流血事件也不时发生。”胡喜说。

  内部的混乱显然不会被外人所知,白沟依然在全国叫响,并被赋予“中国箱包之都”的称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假冒伪劣产品较多、经营秩序太乱”逐渐见诸报端。“白沟现象”一度引起国内众多专家的讨论。

  1992年,白沟迎来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整顿要求。为改善形象,当年,白沟第一个箱包交易城诞生,地摊式集贸交易历史从此画上句号。随着地摊式交易历史结束的还有白沟的繁荣。

  “从1993年开始,白沟发展战略目标改变为:在整顿中求发展,规范中求繁荣,以守为主。”胡喜也承认,正是因为这一保守的战略目标,白沟错过了义乌模式的全国性高速发展的最佳时期。

  那时白沟镇政府规定,一经发现制售假冒伪劣、坑骗顾客、损坏白沟形象的商户就严厉处罚,甚至责令其关门停业。一时间生产箱包、销售箱包的商家力求自保,生意自然出现停滞甚至是萎缩。与白沟箱包同时起步的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温州鞋业面临的则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升级。

  1995年,白沟箱包业总收入迅速萎缩。至1996年,全镇与箱包生产有关的近200多家企业倒闭、合并成53家,繁盛时期每天开进白沟的200辆货车减少到了几十辆。

  白沟的自救运动一开展就是10年,就在市场重现活力时,“苯中毒”事件再次将白沟市场和箱包产业推向悬崖边缘。

  2002年3月,白沟及附近乡镇5名打工者被老板锁在通风不良的作坊里为箱包刷黏合剂,引发苯中毒。被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进行拉网式治理整顿,仅白沟镇就查封箱包加工户12家,停业整改45户。白沟市场逐渐规范。

  2003年白沟开始大手笔运作,服装业、汽配业、五金机电业、鞋帽业陆续出现在白沟。自此白沟从集散市场发展到工厂制造业,再逐步上升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阶段。近60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已在白沟设置批销点,全镇已注册品牌1200多个,其中玉兔、柯士比得、福润德等箱包品牌逐渐在全国叫响。

  2004年,是白沟的转折年。市场年交易额飙升到了130亿,此后几年逐年攀升。

  虽然白沟已走出逆境,交易额呈上升趋势,但其仍然面临着“如何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问题。

  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沈青诊断后开出药方:目前白沟的箱包产业中大部分是以生产中低档箱包和贴牌外销为主,箱包交易城则只是充当了国内外中高档箱包代理商的批发交易平台。应该尽快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伸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并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目前,白沟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信息等限制。”北大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王辑慈认为,要尽快改善这一问题。

  从白沟去年的发展来看,转型悄然进行。68家国内外知名皮具生产企业入住白沟新建的工业区,3家出口贸易公司在白沟设立分公司,5家出口贸易公司设立了驻白沟办事处。

  “2008年12月,中国(白沟)商贸集团将完成在海外创业板的整体上市,可以直接融资1012亿元,进行白沟商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再造。”白沟镇宣传处工作人员王丽这样告诉记者。

  而对于未来515年的发展,白沟镇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撤镇建次中心区战略;实施撤区建市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