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3日从安徽省工信厅获悉,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安徽省加快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与特色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船舶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造船完工量实现300万载重吨,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据悉,《实施方案》围绕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总目标,充分发挥我省沿江近海独特优势,重点开展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创新发展试点,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坚持市场化运行、产业化集成、规模化应用,推动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与特色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配套、应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主要目标方面,明确到2027年,船舶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造船完工量实现300万载重吨,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特色海洋工程装备、游船游艇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场景应用实现新突破。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占比稳步提高,新建及改造内河绿色智能船舶数量快速增长,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构建“345+N”产业发展格局(3个绿色智能船舶创新发展集群、4个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5个特色化海工装备与配套产业集群和N个重点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形成2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提出了4个方面12项重点任务。首先,将统筹推进船海装备研发应用。大力发展内河绿色智能船舶,探索制定内河绿色智能船型目录,以干散货船、集装箱船、工程船、游船游艇、公务船等为重点,每年新建及改造一批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积极发展特色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平台供应船、潜水支持船、海洋综合调查船、科考船、溢油回收船、海上压裂船、海上风电运维船、饱和潜水系统等特色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发展游船游艇,推进绿色动力在旅游客船、中小型游船游艇等领域推广应用。全面提升船海装备发展水平。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培育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与特色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高水平研发设计单位。推动制造模式转型升级,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技术融合,全面推广使用超高压水除锈等绿色化除锈技术。加快关键配套环节延链补链,推进新型动力系统、新型材料、船用通信导航系统、邮轮游艇等重点核心配套装备研发,提升船用电气设备、舱室设备、甲板机械等传统优势领域近地配套保障能力。

  着力培育良好船海产业生态。做强做优企业主体,培育一批规模优势明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招引一批国内外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与特色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行业头部企业,打造一批配套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打造装备产业集群,引导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支持重点市县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相融合。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绿色航运服务区。

  探索创新船海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利益共享发展模式,探索建立钢材、电缆、油漆等大宗材料批量化定制采购模式,引导生产企业与配套企业、能源企业建立保供保价机制。推行新型商业发展模式,探索推行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引导发展设施共享模式,探索发展船电分离模式,加快发展智能运维模式。(记者 汪乔 实习生 刘雨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