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河北|唐山91岁老人“拾荒行善”22年,没买过一件新衣却捐出9万多元,百余寒门学子得到资助

  一个瓶子、一块纸板,一分一角地积攒……河北唐山有这样一位老人,寒来暑往22载,坚持拾荒行善。这位老人叫刘义,是唐山二中一名退休教师,今年91岁。从2001年开始,刘义老人开始捡拾废品资助寒门学子、孤寡老人以及残疾军人等。22年,他已经捐出9万多元,百余名寒门学子受到资助。

  刘义出生于唐山迁安市上屋村,早年家境贫寒上不起学,是党和国家伸出援手,为其发放补贴,先后助其读完滦县师范、唐山师专和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刘义成为一名教师,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唐山二中退休,现居住在唐山市路南区永红桥街道建国南里小区。

  2001年清明节,已经退休的刘义回到老家上屋村,看到上屋小学破旧的建筑与设施,这让曾是一名教师的他百感交集,当即拿出1000元捐给了学校,让学校购置一些教学设施。从那时开始,刘义萌生了助学扶困的念头。

  考虑到资助所需的钱会越来越多,他便每日捡拾塑料瓶、纸板等废品换钱。当积攒到一定数额时,他便会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将钱全部捐献出去,随后继续拾荒、攒钱、资助。周而复始,他已经坚持了22个年头。

  刘义曾3次给老家上屋村捐款助学。11月15日,上屋村村支书刘学刚表示,老人今年给上屋村捐了5000元,用于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目前,村子已经为5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发放了500元助学金。

  老人捐助后,就不会再和资助对象主动联系,但一些受捐助学生对老人的帮助总是念念不忘,想方设法表示感谢。

  迁安一中一位高二学生因父亲去世家庭困难,濒临失学。刘义得知后,专门来到学校资助了其2000元,并告诉这位学生“一定要考上大学,有困难我还帮你。”后来这名学生考上了西安工业大学后,专门带了几斤花生和一些水果到家里看望老人,向老人报告这个喜讯,再次表示感谢。

  19岁的周依晨是上屋村人,她父亲一人打工挣钱养活全家,经济比较紧张。今年高考,她考上了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屋村村委会也将刘义老人资助的500元打到了其父亲银行卡上。15日下午,周依晨告诉记者,收到这笔钱后全家人都很激动非常感激。她回忆,在她读小学时,刘义就资助过她200元,当时她身边的同学也有受到老人资助的。当时,她还特意在QQ空间转发了关于老人的事迹,表达感激之情。她想找个机会当面感谢老人:“这笔钱收到了,非常感谢您,我会继续努力把学业搞好。”

  据刘义的二儿子刘爱民称,22年里,老人资助过的寒门学子粗略统计已有上百名,很多受助学生与老人都素未谋面,“父亲也不想给他们留下联系方式,让孩子们内心记挂着如何回报,只要听到孩子们学习越来越好,他就高兴。”

  刘爱民告诉记者,每天早上4、5点钟,刘义便会拿着编织袋出门拾荒,除去中午吃饭的时间,会在外边整整待一天,直到天色暗下来才回家。到家后,老人会将捡来的废品分类整理、捆绑打包,攒够了就去废品站卖掉换钱。

  一个塑料瓶能换5分钱,1斤纸板能换4角钱,刘义老人资助的钱就是这么一分一角积攒下来的。刘爱民说,攒够整数后,刘义会去附近商店将零钱换成整钱存好,达到一定金额后,就捐出去。捡拾废品多的时候,老人也要一个多月才能攒够一千元。

  22年里,这位9旬老人基本每天都会去拾荒,夏天,天气炎热,气味刺鼻;冬天,天寒地冻,手指皴裂。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老人全凭双手和身体捡拾背负,多的时候一天要背三、四趟。春节前后,他晚上也会去拾荒。“这两天饭店门口扔的纸箱子、塑料瓶比平时多。”刘爱民说,他们担心老人安全,不愿意他深夜出门,老人总是这样跟家人解释。

  刘义慷慨捐助,对自己却很“抠门”。刘爱民告诉记者,老人非常节约,生活也很简朴。中午饭,老人经常是蒸米饭,很少炒菜,偶尔只就着白砂糖吃饭。晚饭一般是煮个粥或熬疙瘩汤,剩下的就当作第二天的早饭。有时候老人简朴的“忒过分”,刘爱民心疼父亲,便隔一段时间给老人炖些肉送过去,让老人热着吃,算作改善伙食。刘爱民说,自从老人开始通过拾荒进行捐助,22年里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他想给老人买一件,老人总是拒绝,“我知道,他有时会偷偷捡旧衣服穿,我们劝了好几次,老人也不听。”

  最让儿孙们印象深刻的是,刘义在80岁大寿时,既没有要生日礼物,也没有要求去饭店聚餐,而是将儿孙们给他的“红包”积攒起来。过了几天,老人回到老家上屋村,为村内22名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大米和现金,又将剩下的2000多元资助了村里的残疾人。

  刘义还是个“热心肠”。老人所在小区的建国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玲告诉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刘义也多次找到社区,通过社区联系需要帮助的人。此外,老人所住的单元楼门前,有一片绿地,老人没事时就会栽些花花草草,帮助美化小区环境。有次老人还捡到了一个钱包,看到里面证件是同小区的邻居,便专门找到失主家送还,并婉拒了失主的酬谢。

  今年开始,刘义老人开始给残疾军人、退役军人捐助。4月7日,刘义通过唐山迁安市相关部门向当地的残疾军人、军烈属和困难退役军人一共捐助10000元。7月26日,他又通过唐山市路南区相关部门向6位困难退役军人一共捐助12000元。

  退役军人郭浩然家住唐山市路南区,今年25岁,因患病导致残疾。7月26日,他收到了刘义老人捐助的2000元爱心款。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很激动也很感动,还特意去网上查了老人的事迹。“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刘爷爷哪怕自己过得很差,还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我曾经因为残疾心情一直很低落,老人真的感动到了我,我会以积极的状态面对以后的生活。”他说。

  刘爱民坦言,起初,他并不支持父亲拾荒,但看到父亲乐在其中,而且所作所为对社会很有意义,他也开始支持父亲的做法。现在,老人想去哪里资助,他就开车拉着老人过去,遇到老人拾荒时,也会帮着他把装满废品的编织袋背回家。

  在刘义老人家中一面墙上,挂满了老人的荣誉证书和锦旗。其中,一面锦旗是上屋村委会赠送给刘义老人的,上面写着“捐资助学大爱无疆,善行义举终生难忘”。上屋村村委会表示,这面锦旗就是大家对老人行善22年最真诚的褒奖。

  刘义老人的善举感动了身边人,也引起了唐山市各级部门的关注。刘义曾先后获得“感动唐山十大爱心人物”、“唐山2022年‘周文明标兵”“路南区2022年度‘十大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今年11月12日,老人入选了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刘义老人有些耳背,对于记者的很多问话都听不清楚,需要他的儿子代为回答。当记者反复问询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老人终于听明白后,特别大声地回答,他是拿着国家补贴才坚持到毕业,受到党的帮助才有了今天,“因为我本身就是困难学生出身,是吃‘国家饭’长大的,我是65年的老党员,要为国家、为党多做工作,多做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