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米格-23“鞭挞者”变后掠翼、战斗机:是苏联/俄罗斯一型单座单发可变后掠翼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在世代上属于第二代战斗机。米格-23有三种主要改型,其中米格-23是原型机;C/MΦ型是制空型;У型是双座教练机;MC是C型的出口型。米格-23战斗机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制,是设计师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设计的项目。
20世纪60年代,苏联经济和技术实力得到了增强,开始执行与美争霸的全球战略,客观上需要具有进攻能力的歼击-轰炸机。同时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的上台使苏军前线轰炸航空兵摆脱了赫鲁晓夫所信奉的“导弹代替飞机”观点的影响而重新得到重视,米格-23和稍后的苏-24(北约称呼“击剑手”)便由此诞生。
967年6月10日首飞,1970年服役,是20世纪70至8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也被朝鲜及华约国家使用。1970年,米格-23开始服役,主要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团,是苏联20世纪80年代主要截击机种之一,约3000架,此外米格-23大量出口外销给世界各国。最初生产型米格-23,内部编号23-11,北约称“鞭挞者-A”。
米格-23战斗机的外形脱离了米格战斗机头部进气的传统设计,改为两侧进气,得以在头部安装大直径天线的火控雷达,实现了超视距攻击。米格-23还突破了米格飞机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的传统设计,具备以下特点:圆锥形头部,背鳍较高,后视野有限,改型的头部形状与米格-27相似。
米格-23单发,矩形进气口在机身两侧,机身一侧进气口整流板面积较大,尾喷口收敛/扩散段明显。该型装备一具最大推力68.04千牛,加力推力97.84千牛的图曼斯基R-27-F2M-300发动机。装备由米格-21比斯歼击机的S-21“木鸟”雷达改进的RP-22“蓝宝石”火控雷达,使用R-3R近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与R-3S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米格-23战斗机有5个外挂架,左右机翼下各有1个,左右进气道下各有1个,机身下中央有1个。外挂架可携带不同引导模式的空对空导弹、火箭与其它武器,载弹量2000千克。米格-23装一台“高空云雀”J波段雷达,搜索距离85千米,跟踪距离54千米。另外还有装在头部下的激光测距仪、“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多普勒导航设备。米格-23的航电设备不够先进,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差。
米格-23突出的性能是飞行速度大,高空时达2.35倍音速,低空表速达1350千米/小时,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2016年7月7日,在利比亚空军针对ISIS的军事行动中,利比亚空军一架米格-23战斗攻击机在空袭ISIS时被击落,飞行员阵亡。2017年7月6日,印度军方一架米格-23在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坠毁。
米格-23战斗机对于中国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方面,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一直极度关注苏军军事打击力量的发展,大航程、多用途的米格-23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后形成的威胁是促成中国歼-8B诞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米格-23的大量出口又使中国获得了直接研究它的机会,从而使中国第三代战斗机在性能上实现了跨越,并在综合作战性能上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