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2023年11月“烟台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经各区市和市直部门审核把关、择优推荐,市文明办组织综合评议,评选出2023年11月“烟台好人”11名,现予以公示,面向社会接受群众监督。

  自2008年开始,卫元林无偿献血至今已经15个年头,共捐献血小板及全血156次,献血量达306个治疗量。

  2023年10月12日至18日,卫元林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捐献289毫升混悬液,成为福山区第10例、烟台市第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4次、银奖1次,2023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从2015年至今,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杜以见坚持到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为居民提供免费的便民维修服务。他将闲置的核酸采样亭改造为幸“富”驿站,每月的1日、15日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维修服务。2023年在富祥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他挖掘能人组建了一支“红扳手”志愿服务队,使便民服务范围从最初的单项维修服务拓展为理发、扦裤脚、中医刮痧、采耳、义诊、旧衣物回收等服务。杜以见还自掏腰包为幸“富”驿站添置了充电宝、急救药箱、雨伞、饮用水、书籍等物品,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提供了稳定的歇脚点。2023年8月,杜以见被评为“福新好人”。

  1975年,从部队退伍回村务农的张典才利用在部队当卫生员时积累的推拿经验,为不同的村民“定制”不同的按摩手法。他农闲时就在村里“巡诊”,有时还上门服务,推拿对象从老年人扩展到中青年群体,累计服务村民数千人次。他秉持义务服务的初心,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毫无保留地为有需要的人传授这门“独门绝活”。几十年来,受到雷锋精神感召的张典才退役不退志,为父老乡亲的健康贡献着一份绵薄之力。

  2023年10月12日晚上8时许,退伍女兵高建虹下班回家,刚停下车,一名中年大姐便向她紧急求助:“快抓住抢手机的歹徒!”高建虹了解情况后立即骑车去追。当看到歹徒殴打想要夺回手机的大姐时,高建虹大声呼喊围观群众帮忙,并冲上前去和一位路人一起控制住了歹徒,随后掏出手机录像取证,拨打110报警电话。在等待警察的过程中,歹徒趁大家松懈之时跑进了附近的便利店,高建虹和大姐联手将他堵在便利店里,直到警察到来。高建虹临危不乱、机智勇敢的行为,充分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

  自2008年来到公司后,徐福昆就在矿车研发领域不断探索,先后带领团队参与完成了多个卡车、铲运机等大型地下无轨设备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改进。2020年,为收集凿岩台车研发相关数据资料,他多次到1000多米的井下实地考察,测试阶段又与团队成员吃住在单位,反复研究,历时一年终于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凿岩台车。2018年,他带队设计的地下运矿车荣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2022年,他获评“牟平工匠”。

  在从部队退伍到在税务系统任职的15年间,他撰写的《烟台市税务局改进外轮税收征管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国家外汇增收另辟蹊径。他探索、总结的《烟台市国税局加强预提所得税征管的经验》弥补了税法的漏洞,被省国税局在全省推广,他在全省涉外税收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王仲礼曾荣获“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衣殿英,女,197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栖霞市松山街道代家村党支部书记

  自201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带领全村党员建成了一套灌溉面积380亩、覆盖全村90%果园土地的自流灌溉系统。她带头注册了栖霞市博采旅游合作社,年均增加农民户均收入5万元,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为打造康养胜地,她筹措资金硬化了村主街道120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128盏,建设含汽车露营地在内的河滨公园800平方米,栽植紫藤苗木400余棵。她还依托手造工坊,紧跟新媒体发展潮流,实现了“电商+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每年为农民增收10万元。她先后获评“烟台市妇女工作楷模”“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农民工之星”等荣誉称号。

  自2012年从事经营活动以来,陈殿军秉承“宁失万两金,不负顾客心”的服务宗旨,以追求“金品与人品共纯”为原则,不断夯实诚信基础,让“诚信”成为企业的一张闪亮名片。他主动传播珠宝文化,分享人生喜悦,对凡是在珠宝城购买的首饰进行免费保养清洗,每年维修消耗的黄金达一公斤,价值40余万元。他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质检部,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拒绝多家珠宝供应商提出的混杂销售品质或含量较低的产品的建议,保证所售商品货真价实。交易完成后,如果商品不符合客户期望,他免费更换。他曾获评“龙口市道德模范”。

  2002年李贤胜的父亲去世,他二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一级残疾并患有先天性失语症的母亲。每天李贤胜都一勺一勺地喂母亲吃饭,然后为母亲换洗衣服、擦洗身子。由于母亲较少出门,怕母亲无聊,李贤胜就为她播放广播。夏天他怕母亲热就认真研究消暑食谱、勤为老人擦身洗澡、更换衣物,冬天怕老人冷就为老人购置舒适保暖衣物、添置加湿设备,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李贤胜,怀着一颗感恩孝悌之心,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1984年,张桂娟与丈夫相识,面对未来婆家一个先天残疾的大哥、一个腿疾严重的婆婆,她没有犹豫。为帮丈夫解决后顾之忧,婚后39年来张桂娟一直和婆婆、大伯哥同住一处,悉心照料,每日擦拭大伯哥严重蜷缩的双手,按摩他无法行走的腿,将饭菜一点点喂到嘴边,大伯哥理发、洗澡等诸多不便的事情也由张桂娟一力承担。大伯哥去世后,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张桂娟选择继续照顾婆婆。在张桂娟的精心照料下,原本体弱多病的婆婆如今已经93岁高龄了。

  2012年,王椿英的丈夫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被告知以后有可能永远都是植物人。时年30岁的她,一边照顾瘫痪卧床的丈夫,一边悉心陪伴日渐年迈的婆婆。每天早上不到5点她就起来洗衣做饭,伺候丈夫洗漱,为他擦身、翻身、处理大小便,然后再喂饭、喂药;为减轻丈夫的不适,她坚持每天用温水给丈夫擦拭身体,为他按摩四肢、腰背;她还主动包揽家中的脏活累活、打扫家务、收割庄稼、陪公婆聊天。11年来,王椿英不离不弃,用爱托起一个家,用行动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