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了2022年度绿色制造业名单,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大发布业有限公司和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3家越城区企业的产品荣获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称号。
这3家企业是越城区工业企业向“废”要“绿”的代表。近年来,越城区出实招用实劲,着力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与体系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呈现出新的气象。
位于越城区斗门街道的浙江豪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一直以来,园林废弃物处置是一大难题。从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近20年的公司董事长高光亮另辟蹊径,与国内多家高校合作,投入3亿元,专门从事园林和农植废弃物再利用,向“科技绿色”要效益。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大量的园林废弃物经过分拣、破碎、细粉等工艺环节后,变身为低碳、环保产品。“我们的产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生物质炭,如工业污水处理用的活性炭,生活中去除有害气体和杂质用的炭包、炭雕等;二是彩色覆盖物,又称‘地膜’,可应用在园林绿化之中;三是有机基质,可改善土壤性能,增加土壤肥力。”高光亮说。
采访时,记者看到,大货车上装满刚生产好的有机基质,运出厂区再投入到滨海新区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之中。越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徐波说,滨海新区土质营养成分少、疏松度不够,有机基质是很好的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生长。
据了解,该公司自2022年7月投产以来,已处置园林废弃物近万吨。公司还能集中处置农植废弃物,如田间秸秆等。“我们以绿色健康、循环低碳、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为宗旨,公司列入2020年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是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去年获得越城区生态领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突出贡献奖,今年还将积极创建市级绿色工厂,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走。”高光亮说。
徐波说,越城区每年园林废弃物近15万吨,以前大部分偷倒在乡村山间地头,存在处置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如今“豪宇”让废弃物变宝,通过园林和农植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有效解决了它的出路,且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为绍兴“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走进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件件废旧衣服通过解聚、过滤、提纯、蒸馏等多道工序,最终变为高品质、多功能、可追溯的聚酯纤维,废旧衣服获得重生。佳人新材料从零起步,历经十余年,逐渐升级为再生纤维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企业坚持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和发展方向,遵循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则,一方面大幅减少化纤原料对石油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也有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佳人新材料还获得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绿色工厂。
与此同时,该公司做深“绿”字文章,绿色产品层出不穷,先后有4只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荣誉称号,其原料消耗、取水量、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固废处置及产品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均满足或优于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二级基准值要求,部分指标达到一级基准值要求,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该公司每年处理废旧纺织品达到4万吨,年产再生产品3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节约石油40万吨,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我们将继续注重绿色产品研发创新,成为全球绿色再生聚酯领跑者;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工作,为奋力开创‘首位立区 幸福越城’新局面贡献力量。”该公司总经理何建利说。
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发展方向。这些年,越城区着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积极扩大绿色制造体系覆盖面,加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发挥绿色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企业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出台一系列实招,鼓励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如对获得不同级别的绿色企业,奖励10万至50万元不等;对绿色制造企业开展全流程、专业化、订单式、个性化服务等。
越城区经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王小燕说,经过多年努力,越城区制造业绿色转型为推动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截至目前,越城区累计已有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37家市级绿色工厂。12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只“能效之星”产品,“国字号”绿色制造体系阵容不断扩大。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陈亚东教授说,这些年来,绍兴市塑造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体系,以单位GDP能耗和排放为重要指标,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地区制定并严格执行制造业环境保护标准,特别是越城区提出“首位立区 幸福越城”战略后,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全力引导工业企业向节能、低碳、绿色制造转型升级,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转型取得可喜成效。绿色低碳产业日渐繁荣,有效推动经济迸发绿色新动能。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管理专业群主任、教授张立平也表示,绿色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绿色化转型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这些年,越城区全力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企业掀起“绿色风”,出现了一些绿色发展标杆企业,“绿色”文章还需再发力,尽早实现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零突破”,尽快形成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