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东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3+8”系列政策(下称“大规模更新”)宣讲会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召开。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解读效果,该会议还邀请了各行业企业代表、政务服务体验员参加,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置了“1+3+8”系列政策的专题宣传区。此外,会议还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进一步提高政策传导的直达性,提升企业对改革创新红利的获得感。

  该政策宣讲会是“政发布”政策解读宣传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由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3+8”系列政策的制订部门面对面向广大市民朋友对重要政策作权威解读,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度,推动政策兑现更加公开透明、便捷统一。

  东莞有1048万常住人口、179.2万户经营主体、1.4万家规上企业,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量巨大、更新换代需求很大,如何将这些需求充分释放出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动力?

  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制定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3+8”系列政策文件,其中“1”是《东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3”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标准提升等3个行动方案,“8”是工业、能源、建筑和市政、文旅、教育、卫健、交通、农业等8个领域的具体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东莞将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全过程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为抓手,力争到2027年,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规范回收拆解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经销业务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立足设备更新,东莞将推进工业、能源、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设备更新,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能增量、提质增效、降本增利、提效增值,全力提升技改数字化转型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超3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增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大规模设备更新稳步推进,“以旧换新”也正撬动消费市场。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电子产品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活动,加强标准牵引、实施政策激励、畅通更新消费链条,推动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

  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东莞将围绕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和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全面加强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在标准提升方面,东莞重点执行5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100项以上企业标准上榜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主导或参与制修订500项以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目标任务,通过配套政策协同发力,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扎实推动标准提升行动落地见效。

  值得一提的是,能源领域已先行掀起设备更新“热潮”。今年6月,《东莞市推动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出台,明确实施“有序推动火电升级改造”等八大重点任务,提出2024年将在全市新增公共充电站300座、公共充电桩超过5000个;2024—2025年全市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到2027年累计达到40亿元。

  政策出台,一系列活动也陆续跟上。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若干措施、“乐购东莞”系列促消费活动……东莞统筹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改、购置新设备,及汽车、家电、手机等促消费活动。

  “我们定了500台的销售目标,叠加‘东莞’消费券之后,我们有信心达成这一目标。”“东莞”小汽车促消费活动现场,东莞市东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鲍晓强表示,结合厂商优惠活动,市民在莞购买东风本田牌车辆最多可优惠5万—6万元,“‘乐购东莞’给他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眼下,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正会同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方向,滚动谋划储备工业、环境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设备更新项目,组织申报国家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目前通过专班机制收集设备更新项目涉及总投资超300亿元。经梳理研判后,将符合要求的项目推荐申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

  “接下来,东莞将根据国家最新部署,将谋划储备项目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等领域的设备更新项目。”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徐栋栋表示。

  大规模设备更新既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自工业革命以来,设备更新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相应地,东莞也先后从实施数控一代、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到今天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可以说,大规模设备更新成为东莞“老树发新枝”的主要抓手。

  工业企业既是设备产品和优质消费品的供给方,也是设备更新的需求方,工业设备更新,是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在智能手机、电脑、潮玩、鞋包、大型设备等产业领域“无所不造”,更是拥有万亿级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5000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500亿级的新材料产业,千亿级的食品饮料产业、造纸及纸制品等产业,以及超20万家工业企业、约1.4万家规上企业,6万多种产品,共同撑起东莞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

  为了将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在新形势下寻找新的增长点,东莞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创新、突破,有强大生产提速、降本增效的需求。

  近期,国家、省、市都出台了行动方案,以超常规的力度推动这场设备更新。为此东莞定下的目标可不小:到2027年,东莞计划工业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超过3000家工业企业将进行技术改造,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实现数字化转型。

  “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且大部分工业领域没有设备强制淘汰标准,短期内企业设备更新需求有限。”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庆棠说,为此市工信局制定一系列工作,围绕供需关系,按照“激发需求、以需引供、供需对接、优化服务”的总体思路,深化设备更新供需研究,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精准开展供需对接活动,落实设备更新扶持政策,以需引供加大靶向招商。

  设备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银企协同联动。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迅速召开对接会,围绕装备工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要工业领域举办产业链对接活动,打通供需“内循环”,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和投资潜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

  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东莞将精准开展供需对接活动,结合企业设备更新需求,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联合各方机构持续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对智能终端、半导体、模具、工业母机、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进行全面覆盖。

  刘庆棠说:“接下来,我们将开拓思路、向外对接,瞄准广州、深圳、西安、合肥等20个获得中央资金支持的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分批次分领域组织东莞装备制造企业与这些城市开展设备更新对接。探索建立企业设备更新服务资源库,提供产品、技术、资金、贸易等服务保障。”

  市场需求是东莞装备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关键。东莞通过“以需引供”的路径,加大靶向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和培育先进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引进国内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设计、生产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同步引进及智能装备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生态链条,并引导智能装备生产商逐步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提升。同时,鼓励东莞市现有装备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做大做强,优先支持“莞货莞用”。

  除了畅通设备更新供需双方的对接渠道,东莞还强化产业政策供给渠道。东莞计划落实设备更新扶持政策,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提前谋划、准备申报2025年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国家政策支持。用好用足省市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等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关资金,探索出台工业设备更新银行贷款贴息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发企业设备更新的积极性。

  今年初,中国人民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政策“上新”涵盖哪些内容?又会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据悉,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人民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创设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共5000亿元,发放给金融机构的利率为1.75%。其中激励金融机构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的再贷款额度为1000亿元;激励金融机构发放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贷款的再贷款额度为4000亿元,额度用完即止。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申请使用设备更新再贷款时,1.75%是人行给21家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不是企业的最终贷款利率。

  “在东莞,农发行东莞市分行、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农业银行东莞分行、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等18家银行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企业可向这18家东莞金融机构申请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类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副行长黄载良表示。

  以东莞市分行为例子,该行在制造业领域推出了技改贷、项目前期贷、厂房设备购置贷等金融产品。其中,技改贷金额最高可达项目总投的80%,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中国东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廖永红表示,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最关键的密码。大力推动规模设备更新,将给企业、银行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惠企利民。“2023年,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505亿元,占我行对公贷款的54%,制造业稳居我行贷款第一大行业,服务惠及全市超6800家制造业企业。”

  黄载良表示,总体来说,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只需两步:向市有关部门申请进入名单、向意向银行申请贷款,两者可以同步进行。

  一方面,进入名单。因为再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所以企业需要先根据市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公布的申请途径,填写项目信息,申请进入名单。待各部门将名单层层上报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和农业农村部将会最终确定再贷款支持的备选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

  另一方面,申请贷款。去往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在莞分支机构咨询了解,和银行协商贷款事宜,银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自主决策发放贷款。如果名单内企业获得的贷款符合再贷款要求,那么企业贷款将能够获得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支持以及中央财政贴息支持。

  东莞一家制造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银行没有设备更新相关业务,企业采购设备多数是通过第三方设备租赁公司,资本使用成本高、条件苛刻,现在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里的金融政策为企业降低了资金成本的压力,企业对设备更新的动力就高了。”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我国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既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落实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一举多得。

  政策的公开程度及兑现便利度,是影响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关键指标。东莞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聚焦“投资年”行动,积极推动大规模更新系列政策兑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政策兑现更加公开、透明、便捷。

  据透露,《东莞市关于深化政务公开促进政策兑现的实施方案》已于近期完成起草,覆盖政策制定、发布、标准化梳理、“一网一窗”集中办理等政策全生命周期,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快落地。

  “我们将政策兑现事项统一纳入公共服务事项管理、统一进驻市一体化平台、统一在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实现政策兑现全市无差别办理、高效兑现。”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钊说。

  政数部门不仅是政策标准化梳理和公开解读的配合单位,更是企业及群众政策兑现的服务“最前线”。

  目前,一个一站式的政策兑现服务平台正在逐步形成。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东莞升级打造“莞财扶助”平台模块,坚持财政补贴政策应入尽入的原则,汇集东莞企业和群众可申报的财政补贴政策,实现惠企利民政策“公布、申报、审核、拨付、监管”全流程一站式办理。

  依托“莞财扶助”平台,市、镇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惠企服务政策兑现优先窗口,提供各类惠企补贴补助事项的咨询及办理。

  去年,东莞在各政务服务中心探索设置惠企服务政策兑现窗口,优先提供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等各类惠企补贴补助事项的咨询、申办等服务,形成惠企政策库,为企业提供精准政策解读服务。

  如今,在东莞各镇街园区政务大厅,惠企服务政策兑现窗口已成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示范成果,让企业办事少交表、少跑路、少折腾,也为接下来大规模更新政策兑现提供了高效服务平台。

  数据显示,“莞财扶助”平台已累计发布补贴事项64项、专项34个、补贴事项专题64个,涉及农业、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等领域。

  “我们正努力通过‘莞财扶助’平台实现政策兑现的智能化升级,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主动识别符合政策申报条件的企业、群众;通过智能匹配、精准推送,让符合条件的企业、群众免申报直接享受政策红利,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陈钊表示。

  接下来,东莞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聚焦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关切,继续办好“政发布”政策解读宣传系列活动,做好重要政策的解读宣传工作,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便民利企政策“直达快享”,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