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钢经营的二手奢侈品店去年的回收寄卖量翻了一番。现在,他对回收寄卖的货品也更加挑剔。“去年底开始,来寄卖二手奢侈品的顾客数量暴增。”刘钢透露。

  刘钢是我市最先涉足二手奢侈品交易的人。昨日,在他万松园的奢驿名品店里,记者看到四五位顾客正在挑选名牌。爱马仕的皮带、香奈儿的包和各种珠宝在顾客手间流转,店里的装潢与商场专柜相比也毫不逊色。

  一位打扮时髦,约30多岁的女士拎着一个巴宝莉的包进来打算寄卖,店员出价3500元。“不可能,商场里卖12600元。”这位女士说。但店员不能再给更高。实际上,近期二手奢侈品回收寄卖量的暴增让他完全不愁货源。

  “一位神秘女士从去年末开始,每隔两个月就会拎六七个名牌包、两三块名表或珠宝来卖。”刘钢对这位神秘卖家印象深刻,“约50岁,有专职司机,打扮低调有气质。”

  卖的全部是专柜新品,“应该都是收的礼品,她对这些名牌并不熟悉。”刘钢回忆。

  这样的“疯狂吐货”从去年底持续到今年初,清明后才放缓。日前,记者走访西北湖、花园道、万松园等多家二手奢侈品店,不少店主透露回收寄卖量暴增。

  花园道一位古董奢侈品店的店主透露,“突然来卖奢侈品的变多了,很多还是新品,以前从未有过。”大量的二手奢侈品进入流通,也使刘钢萌生了开第三家连锁店的想法。去年末,他在武汉天地的店也开张,“货品爆发,扩大规模是趋势”。

  一位店主透露,来卖奢侈品的顾客中,60%为收了礼品不好用的,其余的是经常置换的,就是有钱人。

  与二手奢侈品店的火爆相反,我市商场里奢侈品专柜相对冷清。日前,记者多次在武广、国广、新世界等奢侈品门店采访,看见上十位店员站在店里候客。

  LV、迪奥、爱马仕店里,店员身着套装、妆容精致,店里桌椅一尘不染,顾客却寥寥无几。半小时里,仅两三位顾客进门,大多空手而出。万宝龙、菲拉格慕等店几乎没有顾客进门。

  业内人士分析:“二手奢侈品交易火爆,一是从去年开始,社会上倡导节俭之风,比奢风气被抑制;二是过去买了或收了礼品的人不敢用,反而急着将手中物品套现;三是,一部分实力人士因追求新潮,而以旧换新。”

  数据显示,去年国际奢侈品在华销售额大跌50%。据市场研究机构贝恩数据,201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仅为2%,而此前几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增速超30%。去年底,西班牙奢侈品牌LOEWE从国广撤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