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4岁的张守仁在西大街开了家钟表修理铺,铺里有23块表让他始终放心不下,它们都是顾客送修后再没来取的表,其中最早的一块表的标签显示是1957年,距今近60年。张守仁一直盼望着能找到手表的主人,把表给人家还回去。

  在西大街上,有一家“华达利”钟表修理铺,走进店铺,最醒目的是墙上悬挂着一个木制展柜,里面排列的都是五六十年前“古董”表,有苏联卡马手表、瑞士的英纳格手表等知名品牌手表共计23块。这些表之所以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并不是为了销售,也不是为了吸引顾客而故意卖弄。而是近60年来,修好后等待主人来认领的手表。

  店主张守仁是名74岁的老人,从十几岁时起就开始给人修手表,展柜里面的手表全都是顾客送来后一直没有取回的手表。记者看到,每块手表都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主人的姓名以及送修的时间。从标签上记者看到,最早的是1957年9月2日苏联卡马手表,最晚的是1968年4月12日瑞士英纳格牌。“这个表在当时售价185元,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十几元,这表是工资的几十倍,在当时就是奢侈品啊。”张守仁说。

  张守仁说,他从1953年开始从事修表行业,在那个年代,一块手表算是奢侈品,所以他很在意每一位顾客的手表。“只要人送来修,我就尽全力,一定给人家修好,修完每块表,我都会装进盒子细心保管,等人来取。”张守仁说,数十年间,他维修的手表不计其数,几乎都能按时被顾客取走,唯独手里的这23块修好的手表无人认领,一直令他挂念。他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工作期间换了几次地方,给顾客取表造成了不便。

  张守仁说,从1953年开始在东大街一家私人表店工作。1958年他又去位于西一路的国营表店。到了1983年,他又在西大街开了一家自己的钟表维修店。“也许是这些表的主人当时送来有事情耽搁了,最后想起来找我,没有找到我罢了。”张守仁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块1957年送来的苏联卡马表,顾客是名女子叫陈萍,当时对方说,她是啟新巷小学的一位老师。“我因为工作换了地方,她一直没有来取表,我还拿着这个表,还到学校去找过对方,结果再没有见过这个人。当时送来的时候,大概就是有20多岁,现在我估计也有八十多岁了吧。”张守仁说。

  张守仁说,如今他已经上了年纪,并且把修表的手艺传授给了孙子。他修了一辈子手表,如今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这23块无人认领的手表。他一直期望手表的主人能够前来认领。张守仁说,过去都是先修表后付钱,如果五六十年前的顾客来取表,他还是会按照当时一两元的价格收费,如果主人一直没出现,他会把表托付给孙子保存,直到客人们前来认领。

  “人家花钱在我这儿修表,咱应该给人保存到底,这是个诚信的问题。取不完的话,我孙子继续给他们保管。”张守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