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块就能买到一只LV包,还不用应对柜哥柜姐,本‘i人(内倾性格的人)’很满意。”近日,记者在走访广州二手奢侈品(以下简称“二奢”)实体店时了解到,“90后”消费者小吴入手的几个奢侈品包包、饰品,来源都是二手店。“不想要了也能卖掉‘回血’”,她说。

  近几年,二奢突然在直播间和实体店火了。点开各大平台时尚区的文图、视频,带点“中古”味道的产品以热门时尚单品之势撑起互联网流量高地。据统计,青年人正是二奢的主流消费者。

  从羞赧于二手商品“囊中羞涩”的刻板印象,到热衷于“花小钱办大事”,这届年轻人爱上了“反向消费”。这一消费观念的转变,顺应的不仅是悦己消费的热潮,也是循环消费的大势。

  因大学时海淘到了二手奢侈品的仿品,而想把线岁的肖女士当年就这样踏入了鉴定行业,一干就是6年。

  据肖女士回忆,八九年前她刚接触二奢时,街上的中古店还不多。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中古商品的价值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曝光,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承认并看重二奢的性价比。

  为了获得更大鉴定量的历练,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肖女士选择进入二奢直播头部平台妃鱼。“鉴定没有突飞猛进的过程,它就是润物细无声的,多看一件商品就多学到一点。”她说。

  一个包从进入妃鱼仓库,到流转至消费者,中间有11个环节。其中,鉴定是二奢流通链条的核心环节,二奢的真伪与成色,是最能让售卖平台紧张的和消费者最关心的部分。为此,各大平台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固鉴定体系。

  肖女士告诉记者,以妃鱼为例,鉴定师必须持有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师能力认可证书。如果持证但经验不足,需要先实习,从初检鉴定师做起。积累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鉴定师才有机会成为复检鉴定师。

  借助数字化系统,从仓库出发的商品能做到步步留痕。鉴定师完成商品鉴定后,需要将商品信息,包括真伪、品牌、瑕疵点、新旧程度等录入系统,再由估价师在系统内在线对商品进行估价。鉴定通过的商品都会有一个编码,用于后续的流转和销售。目前妃鱼系统每月录入约7万件上新货品。

  如遇争议商品,则会启动妃鱼初检、复检和第三方鉴定机构重审核对这三重保障机制。遇到假货,鉴定师会按照流程,在系统上录入鉴定未通过的原因,如金属配件、Logo刻字、走线等哪里有问题,再让包包物归原主。

  “每个鉴定师都有自己的秘诀。”肖女士告诉记者,拿到包,她会先望后闻,先大致查看包包的整体状态、是否具备正品的“气质”。再闻包包气味,仿品有工厂的气味,仔细闻可以嗅到一些端倪。接着查看细节,包括皮质、毛孔纹路、五金等。仿品在边角的五金等细枝末节的地方,不会做得那么仔细。公司还配备了金属探测仪作为“后防”,用来检测首饰和包包的五金。

  “如果造假商进步越来越快,我们只能比他们进步得再快一点。”肖女士说,为了赶上奢侈品防伪技术的更新频率、领先“皮具城”的造假速度,鉴定师们每周带上自己的案例参加研讨会,针对疑难鉴定点和争议鉴定案例,以及奢侈品品牌出的新款式,来进行分享讨论。选择从事鉴定工作的人,一般是求知欲旺盛、比较能专注和耐得住寂寞的。“你得是自己想学、感兴趣,才可能更加专业。”

  在工作中,肖女士也遇到过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她说,有时会看到离谱的仿品,制作工艺“驴唇不对马嘴”,有的字母只刻了一半,有的字母多出来一点,有的老花是几个品牌拼凑起来的。他们还会遇上几十年前的中古款,每出现一只大家都很珍惜,会一起讨论这些产品。

  “我还蛮像一个考古队员的,用各种工具去来观察它,比如放大镜、牙医镜、紫光灯、超大号的照明灯,去了解品牌序列号、颜色、标志。”肖女士说,鉴定师有时候会在包包里捡到遗落的照片、证件等,其中藏着原主人的回忆,因此他们会联系客户寄回去。

  “成为鉴定师这些年来,我对材质、金属质感等都有了更深入、更本质的了解。哪怕一件商品不是奢侈品,我也能大概感觉出它的价值。”她说。

  生态建设如火如荼,循环消费水涨船高。作为循环时尚重要组成部分的二手奢侈品(以下简称“二奢”)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正在构成新的经济增量。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假货泛滥、货不对板等痛点亟待解决,统一的旧货鉴定和分级标准体系有待建立。

  二奢的主流消费群体,正如我们在逛中古店时所看到的,是看重品位和性价比,也愿意实践环保的年轻人。

  红布林联合益普索发布的《2023循环时尚行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访者中,九成循环时尚消费群体为30岁以下、月入过万女白领,她们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超过八成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七成的女性和近六成的男性以包袋为循环时尚交易主要品类。

  根据《中国二手高端消费品线上卖方(回收)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研究报告》),Z世代和Y世代(即40岁以下人群)两个群体加起来,占到了二手高端消费品总关注人数的80%以上,年轻化特征明显。其中Y世代是二手高端消费品市场的核心群体。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品牌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刘慧分析,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越来越注重“后消费”(即消费者愿意付出最低个人消费成本获得最高产品使用价值)。“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认为二手高端消费品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也符合他们可持续消费的理念。”

  我国的二奢行业是一片万亿级的蓝海。《研究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二手高端消费品交易规模占高端消费品市场总规模的20%—30%。在我国,这一比例仅至多5%。我国近10年的奢侈品存量约为4万亿元人民币,若按照上述20%—30%的市场渗透率估算,未来我国二手高端消费品交易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规模。

  总的来说,二奢的购买渠道多种多样,包括行业展会、拍卖会、实体店、电商平台、个人卖家等。

  与一手奢侈品不同的是,二手奢侈品行业不仅存在假货泛滥的问题,而且还有新旧程度货不对板、修复翻新存在风险等痛点,这也使得如有“照妖镜”一般的鉴定师成为交易链条中的灵魂人物。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旧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大磊在受访时曾表示,旧货行业发展也面临不利因素,比如基础法律法规不完善、概念不清晰,缺少全国统一的旧货鉴定和分级标准体系,缺乏高素质、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等。

  《报告》提出的解法则是加强平台建设。《报告》显示,二手奢侈品交易本身缺乏统一标准,“平台化”是优化循环时尚行业发展的关键。完善循环时尚行业鉴定标准,需要在行业内推进同品类鉴定标准实现规范化、透明化,以及通过制定结果溯源/复议体系,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建立完善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二手检测中心、第三方评测实验室等配套发展。随着二奢市场日趋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又一循环消费增长点有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