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要求,拆装、维修空调必须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中的高处作业证方可上岗。为进一步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秩序,有效遏制特种作业操作证取证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于今年3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

  但目前,行业内培训取证、无证上岗等乱象依然存在。持证上岗工作如何推进?空调工的安全如何保障?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最长的一次是早上5点就起来干活,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结束。”进入旺季以来,河南个体户空调工吴师傅两个月安装维修了约400台空调,工作强度很大。此外,炎热的气候与高空作业也在考验着空调师傅。

  “农村地区外机大多装在二楼三楼,城市里八成左右的订单都是4楼以上,对体力和技术是极大的考验。”吴师傅说。

  按照《高处作业分级》,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吴师傅所进行的拆装、维修空调属于其中的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必须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中的高处作业证,方可上岗。然而,与他一起搭档的3人中,就有一人是无证上岗。

  “没有证也能赚钱,要查证就不让他上。”吴师傅表示,空调高空作业难度大、风险高、季节性强,这导致空调工流动性强。立秋之后很多师傅都会转行,等到明年夏天又临时干一个旺季,因此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考证。

  夏季空调拆装维修需求旺盛,一些空调销售商及平台预约排队时间较长。“空调游击队”中一些无证零工乘机填补“市场空缺”,与消费者直接交易。

  “有证的师傅收取的高空作业费会比没证的多100元。”北京某网络平台空调维修工小何告诉记者,取得高处作业证需要经过考核,因此持证师傅较少,不易寻找。

  小何并未拿到高处作业证,但这并不影响他干活。“我接受过专业训练,无须担心安全问题。而且小区也不会检查高处作业证,个别出过安全事故的才会查。”小何说。

  随着相关部门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陕西的李先生决定还是持证上岗更安心。“花了2680元,结果拿到的是3张假证!”今年6月,李先生收到了一个月前在某培训机构办理的高处作业操作证、高压电工作业证和低压电工作业证。收到证件后,他在应急管理部官网上并未查询到证书信息,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工作人员称考生不用到场考试,只需在网上进行身份验证,证件直接邮寄到家。”李先生说。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不少人投诉培训机构办理虚假证件,以及购买服务后未收到证件、培训服务不到位等。“人不去考的都是假的。”记者咨询某培训机构人员得知,获得高处作业证需要通过线下理论和实操考试,两个环节考生本人必须亲自到场通过人脸识别。

  此外,记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发现,部分机构打着科普的名义宣传卖课。记者联系其中一家培训机构后获悉,理论培训完成15天的线上视频观看和配套题目,实操训练则仅需两天,总费用为900元,通过率为95%,如果想省事,可以选择更贵的服务:“只要会认字,到考场好好配合,2000元包拿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友浪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官方信息发布和宣传,向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证书获取和考试流程信息,同时加强对考试和证书颁发过程的监管,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加强对培训机构教材、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的审核,严禁提供虚假培训和替考服务,建立信誉评估机制,对违规机构进行处罚和曝光。

  高处作业时因安全防护不当失足坠落的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有部分工人无证上岗。这种情况,事故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江西庐山市人民法院曾审理过一起相关案件。

  2022年10月,从事家电设备维修的个体经营者高某,应被告方邀请维修空调外机。维修过程中,高某从空调外机上跌落摔伤,造成身体两处十级伤残,要求被告赔偿各项费用20余万元。庐山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高某在维修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其自身摔伤,应承担主要责任。被告选任不具备维修空调资质的高某,对高某损害承担次要责任。法院认定双方按照7:3的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对此,张友浪分析,消费者雇佣未持证的空调师傅并发生了事故,责任的划分涉及多方面的考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消费者在雇佣技术服务人员时,应该选择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并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雇佣。”张友浪说。

  “如果把审核资质义务转移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过重的负担,也不太合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认为,家庭维修服务领域呈现散、小、乱的特点,想要规范起来,除了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还可以将服务中介平台作为抓手,比如在平台上接单需要提供相应的资质,同时与监管部门对接,在线完成高处作业证的核验,形成规范化、可留痕的管理系统。此外,可以参照外卖平台、货运平台等建立保险机制,通过平台集体参保,给予从业人员强制的保障。

  张友浪还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明确无证上岗的法律后果和对企业的处罚,可以有效提高行业的整体规范性;同时确保消费者在服务不达标或发生事故时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此外,可以使用智能监控和诊断工具,实时监控工作状态和环境,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安全问题。(本报记者 唐姝 本报实习生 戴越 来源:工人日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