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以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带动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广州市供销总社提出,进一步完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到2016年底实现社区资源回收对接垃圾分类全覆盖。
所谓低值可回收物,说白了就是回收价格不高的垃圾,比如废玻璃、废木头、废塑料袋、废布碎布及废旧衣物、废皮革等。由于卖不出好价钱,这些废品往往不受垃圾回收人员待见,不少市民可能碰到过类似尴尬,一说家里有废纸,垃圾回收人员很快就上门,要是想卖上述废品,垃圾回收人员并不乐意专门跑一趟,甚至常常会遇到卖不出去的尴尬。
低值可回收物,价格虽低,价值可不小,比如废木头,进行二次加工后可制成各种家具和包装材料重新使用,还可被制成活性炭、工业炭作为化学原料,还可当工业燃料用于锅炉或发电。基于废木头的高回收价值,德国就出台法令,要求废旧木材必须回收。广州通过政府常务会议明确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显然有利于变废为宝,重新开发废品价值,更大意义在于减少垃圾填埋,造福子孙后代。
现实中,低值可回收物很难从垃圾堆里捡起来,一是回收动力不足,卖不出好价钱,回收人员和市民都没有单独拎出来的意愿;二是分类不方便,一般市民家中,什么垃圾都往一个袋子里扔,不可能再为玻璃瓶、塑料袋、废衣服单独设回收装置。所以,广州市供销总社方面就透露,今后在广州,家庭垃圾分好类后可通过APP预约上门回收——市民家中垃圾分类好后,第一时间叫“收买佬”上门。
显然,这是一个“互联网+”改变生活的精彩实例。按照广州市供销总社负责人说法,这个很快就要推出的垃圾回收APP,有点类似打车软件,市民发出回收垃圾请求,后台根据市民地理位置、回收人员的忙闲情况,把单派给距离最近、闲置的回收人员,市民还可根据系统上显示的回收人员诚信状况,挑选自己信任的人员上门。互联网不仅提升了垃圾回收效率,还可为市民提供订制化服务。
当然,新事物需要各方“给力”。比如财政,“收买佬”本来就不想回收低值可回收物,现在要求他不停地往返跑,必须在补贴、提成上有更多“表示”;各部门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去年城中媒体曾报道,广州市城管委打算花75万元建网络收编6万“收买佬”,如果成真,能为“互联网+”垃圾回收的铺开打牢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用好“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互联网+”思维,发动市民、环卫工、“收买佬”全员参与,颠覆性地改变只有“收买佬”做垃圾回收的局面。(唐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