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古佬”是汉族湖湘民系的一大分支,聚集地为今天湘中的邵阳、娄底地区,包括湘潭的湘乡、益阳的安化资江上游一带,总人口约1200万,主要语言为邵阳话和湘乡话(湘语娄邵片)。这一片地区,历史上从宋代宋理宗起到明代都称为宝庆府,且长期归老邵阳地区管辖,故这片区域里的人们统称之为“宝古佬”,这是从广义上讲。狭义的“宝古佬”则专指当今的邵阳人,因这里是宝庆府前后几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宝古佬的“宝”,指宝庆地域。“古”,是邵阳自古久远、民风强悍,中华民族五帝之一蚩尤帝当年就盘踞在宝庆梅山。“佬”,本意指成年的男人,含乡巴佬的意思,后来则泛指这里所有人。整体上来理解,“宝古佬”就是原老宝庆府人的别称。

  “宝古佬”的舍得死、霸得蛮是闻了名的。街坊上传说外地人怕霸蛮的湖南人,湖南人怕霸蛮的邵阳人,霸蛮,是“宝古佬”最鲜明的人文特质。当年岳飞部将杨再兴以区区几百人迎战金国数万大军,即使被乱箭射正插满全身也与敌人血战到底;石达开的太平军20万人攻打宝庆府三个月,硬是半途而废,成就了“铁打的宝庆”;蔡锷蔡松坡带病率两千湖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被后人尊称“护国军神”……这都是何等舍死霸蛮的精神。只要想做的事就拼了命去做,这就是“宝古佬”的脾性。

  “宝古佬”的名气还写在中国近现代商业史上,当年的宝庆商帮是湖南最会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爱折腾,能折腾,折腾是“宝古佬”又一地域共性。至今大部分邵阳人认定:折腾才能生存,才能更好的活下去。他们一帮一帮,一群一群,一族一族,成群结队抱团闯荡,老老少少从一人一摊、扁担游商到开店零售直至凡挣钱的营生都干,百般生意通江达海。据传,几百年前宝庆商人在武汉风头无两,为开辟宝庆码头,他们脚踩烧红的铁鞋与徽商竞争,跑地划线,大获全胜。以至于有民谣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十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宝古佬”,可见那时宝庆商人之名气。又因“宝古佬”四处经商,所到之处无不创下业绩,故在武汉、上海、天津,在湘潭、成都、重庆乃至于台北等地,都留下一条条宝庆路、宝庆街和一座座宝庆会馆,大多沿用至今。

  至于经商方面,如今邵阳人在湘商大军中可谓翘楚。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外经商的邵阳人有数百万之众,仅邵东的眼镜、新邵县的箱包产销大军,在全国各地就有二十余万人。著名的河北白沟市场,邵商占近三分之一。在常德经商的邵阳人有一万余众,全市经营小百货的商家邵商占了80%,著名的桥南市场85%以上的店面是邵商在经营。在怀化市有“邵阳人撑起了怀化经济一片天”之说,仅邵商德天集团就在怀化市建了9大专业市场,大大激活了当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在省城长沙,邵商在房地产、酒店、电子通讯、服务行业等领域投资在数百亿元以上,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亿元,安置就业人员近三十万人。在广西桂林,其房地产业邵商投资占一半以上。在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义乌,其金福源珠宝广场就是邵商投资28亿元兴建的。邵商的足迹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经商的邵阳人达数十万人。在老挝,邵阳人创办的企业、批发店有千余家,零售店达万余家,投资领域覆盖老挝人的衣食住行。在这里讲普通话人家不一定能懂,邵阳话才是流行的官话大行其道。

  进入中国新时代,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宝古佬”作为湖南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全国人民一道,正为建设崭新家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如同当年宝古佬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是为民族的救亡图存呐喊而唱响大江两岸,而今袁树雄的《早安隆回》则是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加油而红遍四海五州。而这,正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惟愿新一代的“宝古佬”不辱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舞台上,让 “宝古佬”叫得越来越响亮,越来越自豪,越来越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