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们正慢慢品味着香槟,细细咀嚼着鱼子酱,而一名女模特则手戴一款沉甸甸的价值约10万美元的镶钻手表,昂首阔步于全场。这是2009年香港一家钟表商场内的一幕,模特手上的腕表,是上海牌。
上海手表厂坐落于杨浦区大连路隧道附近的一条小路——榆林路上。这条小路上装修简陋的钟表铺、修理铺林立。四周环绕着高大漂亮的建筑,雨中的老公房黯淡破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以生产面向大众的上海牌发条手表闻名全国。
销售部挂着黑底金属字的繁体字老招牌,推开“欢迎惠顾”牌匾下的玻璃门,老国企的气息扑面而来。略显昏暗的日光灯照射着柜台内部,上百只设计传统的上海牌手表陈列其中,价格大都在200元以下。中年女店员转向内间,拿出一个旧塑料篮,篮子里装着十几块用透明塑料皮包裹着的手表,简易的白色价签贴在塑料皮上。散落其中的就有一块售价8万元的手表,其余的售价也在2万元以上。这些手表采用的都是陀飞轮机芯。
这种高价并不浮夸,其原因在于手表上采用了白金、黄金等多种贵重金属。此外,陀飞轮的机芯也价值不菲,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让手表走时更加精准。陀飞轮手表的价格通常在1万~30多万元。由上海手表厂改制而来的上海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表业)还研制出了双陀飞轮机芯。
“这是几代人的努力,有很深的技术底蕴。”上海牌手表的销售认为,售价为30多万元的手表尚不能算奢侈品,比起国外大牌手表,30多万元只是很一般的价格。目标客户是那些对上海牌有感情的金领和企业家们,高端上海牌手表很多都销往了香港和台湾。
上海牌手表就这样有些突兀地跃上了奢侈品的秀场。榆林路一座老旧的三层红色小楼是上海表业的行政大楼,行政大楼所在的院子略显杂乱,马路对面是上海表业的生产区,外观有些陈旧。周边的钟表店里,上了年纪的店员大声聊天,老式橱窗里安着日光灯,有的灯管已不知去向。
做高端腕表的挑战之一在于:上海牌手表的廉价发条表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一位1960年即进入上海手表厂的老工人在附近经营着一家手表店。小店门口挂出“40年经验”“老法师”的招牌,店内陈列的都是最为经典的“圆头白面”上海牌手表。资料记载,表面上的“上海”二字,是当年在手迹中找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卖120块,那个年代人们的平均月工资只有18块。现在卖198块。”这家小店的中年女店员说自己原先也是厂里的工人,早已退休。
上海手表厂建立于1955年,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上海牌手表被称为“中国第一名表”,位列“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是年轻人结婚必备的大件之一,许多人都以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为荣。
1958年7月1日生产的上海牌手表被命名为A581,曾创造出众人排队抢购的盛况。周恩来也拥有一块,一直戴到去世,这块手表后来被保存在博物馆里。这一型号的手表也因此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经典。100多元的上海牌发条手表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热销了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手表厂开始暴露出低效等问题,走上了下坡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子表、走私表涌入市场,上海牌手表受到了严重冲击。到了20世纪末,上海手表厂已是风雨飘摇。2000年,上海手表厂改制为上海表业,工人或退休或分流。
上海表业随后的业务重心逐渐偏向传统技术强项——表芯,同时仍生产一定量的成表。改制给上海表业带了复兴的希望。和新鲜血液一同注入的,是做奢侈品的大胆想法。老工人津津乐道的是改制时入股,上海表业的大股东荣智丰,正是赫赫有名的荣氏家族的后人。荣智丰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侄女,她的堂兄荣智健曾任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主席,是商界的风云人物。荣智丰在2010年还时常会来公司。
荣智丰曾表示,希望自己的手表能够销往世界各地。早年生活在上海的她曾在许多场合表达了自己的上海品牌情结,她不希望民族品牌没落。站在上海牌手表的旧荣光和新困境之中,荣智丰打出“怀旧牌”。她在上海各家旧表店里收购了数千只A581手表,拿到香港复刻了表面和表壳,用原机芯制成1000只经典怀旧版的上海牌手表,每只售价1980元,后来价格一度翻倍。产品在市场露面后,被香港的“老克勒”(指老上海会享受的上流绅士)一抢而空。
然而,荣智丰还是在2009年年底卖掉了大部分上海表业的股份。上海牌手表在新世纪吐出了一个美丽的泡泡之后,重新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