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们这些做外贸的这几年日子一般啊,干嘛不去非洲逛逛,听说那边啥都缺。”
“非洲买鞋的成功学案例看多了吧,鞋子确实还有可能卖得出去,够胆的话去非洲推销美白产品啊。”
“别说,还真认真去了解过那边的市场,不过美白产品肯定是卖不出去的,非洲有些国家(比如卢旺达)卖这玩意还犯法呢。”
虽是玩笑闲聊,但听者有意,没过两个月,做外贸那哥们还真去非洲做生意了,不过不是买鞋,更不是卖美白产品,而是卖二手衣服。
听他说,同行们一个月赚个十来万人民币跟玩似的。一开始感觉他在吹牛,但当了解了二手服装在非洲产业链的利润之后,相信了。
服装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面向全球的服装销量超过600亿件,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超过200亿件。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购买的新衣服大约有15件。
一个环保组织的调查报告告诉我们,平均每年每人丢弃的衣服大约是5-7件,其中有2-3件是从未穿过的新衣服。这些每年被丢弃的衣服重量超过3000万吨,造成的浪费相当于半个大庆油田——因为衣服纤维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就是原油。
关于旧衣服的处理方式,以前更多的是送给别人、直接丢到垃圾桶或者卖给收破烂的阿叔,现在还好,可以捐给公益机构,转给贫困山区小朋友,也可以拿到二手平台上转售(一般是没穿过的)。
不过总体上来看,旧衣服的流向还是走向加工再出售这一渠道比较多,而出售的目的地便是实体工业非常不发达,生活必需品甚是匮乏的非洲。
2018年3月,某鱼开展旧衣回收计划,截至该年底共计8438吨,约4000万件衣物,后续流向显示,其中45%的衣服进入非洲等不发达国家或地区。
关于旧衣服的回收和再出售,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手服装集散地的广州有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从收购、分拣、消毒清洗到打包出货,都有专门的从业人员。
以前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二手衣服商贩,骑着三轮单车或者三轮摩托,活跃在各个大街小巷,大老远都能听到他们吆喝回收旧衣服的声音。
文胸2.5元/斤、皮带0.5元/斤,衣服0.4-1.5元/斤,牛仔裤、皮包、鞋子则按件收。
收完之后,卖给回收站,衣服大概能卖到2块多,赚个30%-50%。这些回收站和加工厂进行合作,按照指定标准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有些可以卖到6-8块钱1斤,有些则三五块钱一斤。
可能大伙也感觉得出来,现在几乎看不到这些回收衣服的小商贩了,因为平台化模式占领了市场。直接在各个小区放置回收点,或者平台下单直接叫人上门回收。相比之下,这种模式的成本会低很多,自然地,它们提供给加工厂的采购价也会比回收站的低。
按照一件夏装100G来算,工厂回收的价格大约是0.22-0.28元,冬装回收的价格一般在0.15-0.24元,算上加工包装人工之类的费用,一件二手衣服重新走向市场出货前的成本不过超过1块钱。
其他的费用成本主要是运输和关税。运输一次到非洲运费在十几二十万左右,出关关税几千块人民币,到了非洲包括关税和入关打点大约8千美金。这些费用摊到每件衣服上,平均大约也是1块钱人民币左右。
也就是说,二手服装走向非洲市场的成本大约是2块钱人民币一件(冬装成本会更高些)。
美国数据网站Investopedia发布过市场调研文章,显示除了南非之外,其他非洲国家二手服装交易量占服装交易总量的50%以上,类似乌干达这样的国家,二手服装交易更是达到了70%。而且过去的20年,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二手服装进口量年均成长率分别为233%和1100%。
目前而言,非洲地区的二手服装市场第一商品来源还是美国,接着是日韩,中国企业的占比仅仅不到15%。
不过从近5年来看,中国二手服装在非洲的交易量增长率几乎每年都在翻倍。高额的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有胆量的商人前往淘金。
因为那是非洲,路途遥远,语言、气候、饮食和我们差异都很大,而且生活环境和设施便利程度相对落后。
更重要的,非洲地区,鱼龙混杂,各路人士都要打点,缺了哪个都不好办事。就算打点好了,也未能确保安全,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丁义诊”,钱没赚到,还搭上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