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有不少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实际上,日本垃圾分类兼顾了分类精细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在可操作性上,日本东京的做法可资借鉴。

  日本各地的垃圾分类办法大同小异,以东京都涩谷区为例,在涩谷区政府网站上可以查询到生活垃圾分类图表,有日语和中英韩语种版本。在区政府可以领取到垃圾分类图表。涩谷区生活垃圾基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和大件垃圾,在很多垃圾投放点悬挂的标示牌上都有这4类垃圾的投放日期。

  除了不常涉及的大件垃圾,主要就是3种生活垃圾需要分类。按照垃圾分类图表稍微熟悉类别后,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做“减法”,即弄清哪些是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剩下的几乎都可归为可燃垃圾,包括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器、干电池等。油桶、化妆品塑料瓶、皮鞋、包、衣服等都属于可燃垃圾。干净的衣服、被子等也有一些定点回收处,一些小学或者居民活动中心一个月或者数月回收一次。吹风机等长宽高不足30厘米的小家电属于不可燃垃圾。

  资源垃圾是仅次于可燃垃圾的一类垃圾,其回收频率是一周一次。资源垃圾包括塑料瓶、饮料食品用玻璃瓶、饮料食品用铝罐铁罐、报纸杂志、纸箱等,需要清洗干净捆扎整齐,不能混装。铝罐铁罐在工厂会被自动分拣,有些回收工厂还根据玻璃瓶的颜色分门别类,但是居民无需那么细致分类,只需将各种材质的资源分开投放。

  网上流传着一些关于日本垃圾分类的“神话”,例如一本垃圾分类手册足足有三十页之多;一个香烟盒就要分成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必须拆开分三类丢弃。实际上,这些情况都属于自愿而非强制,例如牛奶盒子洗干净后可以送到超市的回收点,但是直接当作可燃垃圾也不违法。矿泉水瓶子通常需要把瓶盖和标签扔进可燃垃圾,但是实际上只要拧掉瓶盖就可以,标签塑料纸在回收工厂里会被吹离。而车站和餐饮店等地回收的塑料瓶则几乎全都是没有去掉瓶盖和瓶身标签,这在回收工厂都会被机器或者人工处理。

  在日本生活,最常处理的就是可燃垃圾,去处是垃圾焚烧厂,通常一周回收两次,可以在回收日的前一天晚上将垃圾放置到指定地点。由于东京的资源垃圾范围较小,大部分是可燃烧垃圾。可燃垃圾这个“筐”之所以很大,是因为日本目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就是焚烧发电。

  上世纪七十年代,尽管人们意识到填埋垃圾的土地不够用,但垃圾焚烧厂在日本也曾遭遇过强烈的反对,在争取到民意认可后,目前东京都23区有21个垃圾焚烧厂,基本上各地的可燃垃圾都能够就近焚烧处理。日本的垃圾焚烧厂必须达到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有的还成为环保教育基地。此外,垃圾焚烧厂必须确保完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日本的垃圾焚烧厂以处理垃圾为首要任务,余热多用于加热游泳池等公用设施,这些公用设施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对外开放,或者免费开放。

  有害和大件垃圾怎么办?有毒有害垃圾是垃圾分类中的一大难题和隐患,但东京的垃圾分类中也没有有害垃圾一类,部分有害垃圾被归为不可燃垃圾,例如干电池,破裂的荧光灯管等,而更多的有害垃圾是属于日常不可回收项,需要联系经销商或者委托专业公司回收,像药品、油漆、电池、工业产品、未使用的烟花、涂料等都属于不可回收类。处理有害垃圾,显然更麻烦,也要负担更多时间和金钱成本。

  大件垃圾主要是边长超过30厘米的家具等。在日本,扔大件垃圾要提前向当地的大件垃圾处理中心申请,且需要付费。比如,处理一个单人沙发需要交800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4元),而处理一个双人沙发则需要交2000日元。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看起来也是大件垃圾,但处理方式略有不同。根据日本《家电回收利用法》,用户需要联系销售商或者家电回收利用受理中心处理,并支付费用。

  日本每年产生1800万至2000万台废旧家电,而这些总量巨大的废品中含有大量铁、铜、铝等资源。由于废旧家电处理难度大、要求技术水平高,日本1998年出台了《特定家庭用机器再商品化法》,明确了家电厂商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义务。日本的精细回收成本较高,但能促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不会出现回收业者“挑肥拣瘦”的情况,因此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

  在日本,扔垃圾并没有人当场监督,如果不定时定点扔垃圾,或者扔错了垃圾,一般会被拒收,有时候会被贴条提醒。不过,乱扔垃圾被称为“不法投弃”,将依法判处5年以下刑罚,或1000万日元以下罚款。如果是企业法人非法投弃产业废弃物,最高可处以1亿日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