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海手表厂退休员工,收藏有上海手表厂生产的八大系列几十个品种“上海牌”手表。

  年近七旬的周开生是原上海手表厂的一名退休员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盛极一时的上海手表厂在2000年破产改制时,由他带领着7名转制员工开办起了“上海牌手表维修中心”,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谈起创办该维修中心的初衷,周开生表示,全国曾经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佩戴“上海牌”手表,上海手表厂破产以后,没有了售后服务,卖出去的手表坏了怎么办?

  周开生守着一间不足二十余平方米的上海牌手表维修中心一晃14年又过去了,坐镇店内的技术骨干是一名已经将近80岁高龄的曹师傅,他是原上海手表厂的第一代技术工人,而今坐镇店中,负责“上海牌”手表的维修、零配件的定配。

  周开生说,“手表算高密度的仪器,盈寸间要容纳下几百个零配件”。但是手表维修看起来科技含量并不算太高,倒是像极了记忆中的那些手艺人,小时候沿街总有许多小铺,挤在狭小的店铺与店铺之间,修手表、配钥匙、刻印章,无一例外老师傅都是坐在一张小小的案台前,躲在透明的玻璃背后,低垂着头窸窸窣窣摆弄着。而今这也是曹师傅的日常工作状态。

  周开生1960年进厂时才15岁,从工人开始做,当过组长、车间调度员、车间副主任,团委书记,到2000年手表厂破产时做到检验科副科长。尽管繁华早已散去,老上海手表厂如今已几乎夷为平地,但是谈起过去在上海手表厂的经历,周开生的自豪之情还是溢于言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辉煌时那叫一个皇帝女儿不愁嫁,120元一只的手表(相当于普通职工两个半月工资)还需凭票供应,票子发到单位里优先照顾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一大拨人排队等着开后门。我们上海手表厂的员工也买不到上海牌的手表,别人托我们带手表,我们都是买外地产的手表给人家。”“那时候结婚谈朋友就看你有没有手表。结婚聘礼‘三大件’就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周开生说。

  然而曾经所有人眼中的香饽饽到后期的萧条、颓败亦超出人们的想象,上海牌手表受到廉价的石英表、电子表和高端进口瑞士表的冲击,贱卖到十几元一只也无人问津。

  在上海手表厂破产前夕,周开生花低价买断了厂里所有上海牌手表配件,开起了上海牌手表维修中心。在经历了上海手表厂和“上海牌”手表起起落落的近半个世纪之后,周开生猛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成为历史、甚至都被搬进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代上海牌手表已经成为手表收藏界的宠儿了。

  “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原来)手表厂的人不知道,但是在外面市场上收藏的人很热烈。”周开生说。

  “不断地有来自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甚至加拿大的华侨来到我们的维修中心,有拿着过去的上海牌手表来维修的,有跟我购买第一代上海牌手表的。”周开生说。

  据周开生介绍,上海手表厂从1955年开始第一次试制手表,1958年,首批量产的上海牌手表A581正式上市,之后又相继生产出SS1A系列、SS2系列、SS5系列、SS7……八大系列几十个品种。“A581是试制了以后上海手表厂第一批定型生产的手表,亦是现在手表收藏界的宠儿。”

  周开生说他收藏的老上海牌手表,从上海手表厂第一批定型表A581到上海手表厂破产之前生产的所有品种他基本都有,其中像A581、A623、24钻军用表和29钻军用表等都为收藏品中的稀缺品种。

  A623型机械日历手表因“总理表”而得名,它是在A581机芯的基础上,增添了防震和日历功能。“据说周恩来总理一直佩戴此型手表直到逝世。现在那块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周开生说。

  SS2机芯24钻手动版、29钻自动表则为军用表。“当初是政府下令,由上海手表厂为部队特别加工定制的。24钻军用表是配发给部队团师级干部的,29钻军用表配发给部队军级干部,因而制造量少、存世量更是稀少,现在是手表藏家争相追捧的对象。”

  周开生说,他在维修中心待的这十余年间,修好的“上海牌”手表不下三万多个,然而因“上海牌”手表而牵引出的故事令他感念至深。“与其说收藏手表,不如说收藏回忆,当今‘上海牌’手表已经成为老百姓怀旧的纪念表。”

  “前两年一位离休的老首长,专程叫儿子乘飞机赶来修手表,我们对其零件进行更换、打磨、抛光。表修好后这名老首长专程打电话过来,他说这只表跟了他一辈子,随他一起上过战场,这只表既显示其政治待遇,更包涵日积月累的深厚感情,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复好。”“还有一些老客人从香港远道而来,他们都是在1960年代从内地南迁到香港的,随同他们一起南渡的还有手腕上的那支‘上海牌’A581手表,之后的几十年在香港谋生、创业、打拼,立稳脚跟之后,发现手表或坏、或丢,于是千方百计想着要把手表修好,或者差遣后辈再前来购买。”

  确实,对于周开生这辈老上海人而言,“老手表不仅是一种商品,它的计时功能也早已被其他更奢华的手表或更先进的计时工具所代替,但它是一段历史、一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