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主流媒体齐聚浙江宁波,参加“党报国社访宁波,瞰见全国垃圾分类标杆城市”活动。十余家媒体记者深入海创社区、大闸小区、慈溪庙山村等地,实地探访宁波如何打造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宁波市在垃圾分类中,始终坚持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今年5月22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宁波举行,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对宁波垃圾分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抓得紧、抓得实、成效突出。”他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借鉴“宁波经验”。

  自2013年起,宁波便开始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十年来,不断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为美丽浙江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的海创社区,作为浙江省首批现代社区之一,设置了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箱、装修垃圾存放点、垃圾分类童趣展馆、可回收物社区服务网点等设施。这里干净的街道、便民的垃圾分类措施深受居民好评。通过社区宣教和智能垃圾投放激励措施,居民们的生活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介绍,海曙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于201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分选设备,对全品类可回收物进行细化分拣。日分拣能力达70吨,包括投放源头、智慧物流、分拣分类、综合交易管理等四个环节。其中,混合塑料的分拣工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海曙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机器分拣减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盈利收入。同时,随着市民逐渐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智能监管体系的实施更加便捷。目前全市共有规范化回收网点6206个,专业运输车辆503辆,可回收物分拣中心33座,实现10个区县全覆盖。预计到2027年前,中心城区还将再建设6座现代化智能分拣中心。

  大闸小区作为宁波市江北区的老旧小区之一,通过社区、物业和志愿者队伍的共同努力,将20余个垃圾分类点位整合为一个改建后的垃圾投放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五导经验工作法”,志愿者们作为宣传员、引导员、监督员和服务员,确保了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小区范围内的全覆盖。

  慈溪市自2019年起推进城镇与农村全域治理模式,在投放端设置桶边居民督导员,并实行政府统一收运和二次检查制度。同时,投入资金保障,设立标准进行暗访考核,并创建示范片区。在群众自治方面,慈溪市通过统建自发志愿者“讲师团”进入学校、小区、企业等宣传,实现了垃圾分类讲解全覆盖。

  慈溪市庙山村在新农村建设后,将村集体资金投入新村建设中,于2020年实现全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该村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和激励模式,建成了视频管理体系和智能化收运系统,并培养了村民良好的分类意识。

  近年来,宁波市持续巩固垃圾分类试点成果,突破经济和年龄等因素带来的阻碍,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在法律条例和政策引领的顶层设计下,基层治理与群众自治紧密结合。城市的干净整洁不仅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也增强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今年,宁波市计划加强城市和农村的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将居民自治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整个宁波市区,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文 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