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是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5月31日,“渔书”创始人、上海虞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晓辉在“数字新青年云分享”活动上谈到自己的创业初心时如是说。

  “据我们的估计,全国大概有1500万册以上的闲置书籍,人们最后处理时基本都把它们当作废纸卖了。书是文化的承载品,把它们用互联网新技术循环利用起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于是我们搭建了渔书平台。”尚晓辉表示,渔书的口号就是“参与图书循环,共享低碳生活”。

  渔书平台以闲置图书为流量入口,基于图书循环低碳生活理念,以线上线下协同、上下游黏性整合、数据智能多螺旋驱动的方式来打造新型文化教育生活场景式消费。自2017年6月15日成立以来,累计GMV(流量)1.46亿册,赋能线家。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回收书籍会按照“渔书”分拣标准被统一分拣,根据新旧、种类、版次快速分类,部分书籍将通过“渔书”与公益机构的合作,一起捐赠给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另外,“渔书”还与政府社区合作,搭建社区便民共享图书室。在商业运营上,部分符合售卖标准的书将统一上架渔书平台售卖,不符合标准的则与环保企业合作,将旧书加工成文创产品并进行循环流通。

  尚晓辉介绍,“渔书”旨在让闲置图书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一键回收,买卖放心。客户把闲置图书捐赠给“渔书”后,能从“渔书”便宜购买或者兑换心仪的图书。登陆“渔书”的网站或微信小程序,可以预约回收,捐赠书籍后将得到奖励,可用于书籍购买抵扣和兑换商品。此外,客户还能够获得基于智能算法的个性化推荐,从共同的兴趣出发组团社交,并获得官方环保阅读志愿者荣誉。

  线下书店近年来遇到了不少发展困难,“渔书”则定位于丰富多元的新型文化生活空间,为书店提供盈利多样性,同时提升管理和经营效率。“我们希望帮助有开书店梦想的人解决各种问题,共同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尚晓辉说。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渔书”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虚实相结合”的企业,积极投资于新技术,希望能够通过虚拟技术赋能于线下实体企业,打造虚拟文创IP。尚晓辉表示,“我们会在上海成立一家新的技术公司,作为总的技术支持。未来5年,我们会在全国开3000家线下门店。每当发布一个新的虚拟文创IP时,所有线下门店都将同步跟进,我们认为这是将元宇宙这个未来与传统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一个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