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电诈案件往往只有一个受害者,但是现在的新型诈骗,已经有两个受害者。今天,我以粉丝在二手平台卖名表45万被骗的真实经历,给大家分析一下骗子的具体骗术,以及如何避免上当受骗?也请各位粉丝对这条视频点赞、收藏、转发给更多的人。

  首先,骗子会找到第一个受害者进行诈骗。比如: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补贴申请诈骗等。这次的被害人A先生,遇到的是航班延误补贴诈骗,诈骗分子以航班延误有补贴,骗取A的信任,让A下载了一个其实是诈骗团伙开发的App,申请所谓的延误补贴,A输入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结果被骗子窃取。

  与此同时,骗子以买家的身份,找到第二名受害者,也就是正在二手平台卖表的C,要求验货后交易。接下来,骗子又以委托人的身份,通过网络找到一个在当地专门提供上门检验服务的“验表师”,花钱委托验表师和卖家C在线下碰面,验货没有问题后,通知远在海外的委托人打款。

  这时,骗子看准时机,把受害人A银行卡中的钱“支付”给C作为货款。C看到钱已经到账,把手表交给了验表师,交易结束。而验表师如何把手表交给骗子,就不太清楚了。很可能是交给骗子指定的人,而手表也会多次转手,最终“洗白”的钱流到骗子手中。这时,反应过来的A发现被骗赶紧报警,帽子叔叔迅速通知银行,冻结C的账户。此时,C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账户被冻结的短信,这才知道自己是一级涉案账户,面临账户里的钱被划拨的风险。但此时,C的手表早已不知被骗子转移到了哪里,如果45万被划拨,那么,自己将成为这起电诈案件的最大受害者。

  一个电诈案件,造成两个的受害者。目前,电诈分子专门瞄准卡券、汽车、黄金、手表这类比较容易转手的“硬通货”的卖主,然后要求线下交易。有不少网友给我留言,自己就碰到了类似的诈骗,导致卡被冻结,卡里的钱面临被划拨的风险。那么,我卖了一块自己的手表,我又怎么知道,对方打到我账户的钱是不是诈骗资金呢?这样的损失是不是就要我承担呢?其实并不是,2016年,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对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也就是说,如果你可以证明,你不知道是诈骗资金的、不是无偿取得的、不是通过违法犯罪活动取得的、没有明显不符合市场价获利的,那么,你就属于善意取得,不需要被追缴。

  那么,对于这样的诈骗,我们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呢?1、买卖硬通货必须格外当心,比如:手机、手表、奢侈品包、珠宝黄金、二手车等。2、别心疼手续费,买卖货款走第三方二手交易平台。3、如果线下交易的话,必须是本人亲自到场交易,到银行柜台操作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