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21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全球论坛在上海举办,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智库学者等紧扣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发展热点问题,聚焦产业转型、跨界协同、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展开深入研讨。

  作为社区数字化场景的一大标杆应用,再生资源数字化治理模式“爱分类·爱回收”在论坛上受到广泛关注与探讨。“废品回收”原本是个传统行业,数字技术怎样赋能并改变这个行业?

  “爱分类·爱回收”是万物新生集团的创新项目,通过“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和技术驱动,打造上海绿色供应链标杆案例。“爱分类·爱回收”CEO陈静晔介绍,“我们在社区投放智能回收机,回收居民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用户只要微信扫码或输入手机号,就能自助开门投递,24小时都可以投。根据投递重量自动称重,积分实时到账,线上自助提现,非常方便快捷。”

  除了居民端的源头回收,数字技术还赋能于“爱分类·爱回收”的各个运营环节。“我们建立依托大数据运营平台的清运调度系统,智能系统自动安排清运车辆,规划最优清运线路,还根据每台设备的历史投递记录,预测满溢时间”,陈静晔表示,“可回收物从收集到销售,全流程的信息都能实时接入运营系统,可以追溯;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协助政府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据悉,万物新生集团在环保领域深耕多年,主导中国电子产品回收和循环产业,致力于打造ESG样本企业,将智能环保回收延伸到各种生活场景。目前,“爱分类·爱回收”已入驻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7000多台智能回收机。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在末端被精细分拣为40个以上品类,打包送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现循环再生。

  “我们的规模化投放和精细化运营,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运用。通过数字技术驱动高效运营,不断降本增效,实现商业闭环。”陈静晔说,“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今后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助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金言)

  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下线辆身着轻薄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衣”的重载铁路货车缓缓驶出生产线,展现出轻量化智能化的“科技范”,标志着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正式下线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出现,AI绘画加速发展。AI绘画是继CG绘画(计算机生成绘画,即在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进行绘画)、DSE绘画(数字特效绘画,

  NGC 4278具有致密的对称射电喷流结构和相对较弱的射电辐射,但其甚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效率却显著高于射电星系,与耀变体相当。

  记者1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当天,该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

  9日,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3》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