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十年,黑已迎来了自己的第21期学员。在这十年间,先后有数百位导师来到黑马的三尺讲台,为创业者传道、授业、解惑。

  他们所从事的,是一项改变人命运的伟业,不仅仅带给创业者一些知识、观点和经验,更是一颗颗种子,一缕缕希望,一个个自我超越的契机。

  1685位创业者学员,学习后,有14家学员企业上市,黑学员企业累计总融资额500亿+正是这些黑马导师和黑马学员,见证了中国创业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2020年教师节,正逢黑10周年之际,我们特开辟《致敬黑马导师特辑》,与你分享王石、曹德旺、史玉柱、李书福、李开复、卫哲、刘芹等100位黑马导师(排名不分先后)那些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创业箴言。原来很多道理,很多趋势,很多年前,他们就在不断地提醒我们......

  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命题是什么?无论规模大小,活下去,并保持持续地成长是企业的最高战略。市场不承认明星,只承认持续的胜利者、成长者。企业家始终都被成长所困扰,创业时如何规模成长,做到规模以后,思考如何持续成长,如何有效、有品质地成长......企业战略本质上是成长战略,企业管理就是成长的管理。

  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破坏性的竞争对手,与其让别人杀掉你,不如自己杀掉自己。追求市场份额永远只是一个战术目标,当你选定一个市场的时候,真正的问题是你要有一个终局的概念。

  每个人一辈子只能走一条路,即使路看起来会拐弯,其实也是一条接着另一条。你现在选择的每一步都跟过去有关,深刻认识自己是什么人,就会知道你的公司该走什么路。

  创业家要关心三件事:第一,要关心生命周期;第二,要关心产业变革;第三,要关心宏观波动。

  互联网所有的胜利都是在追求全局的胜利,掌握了更大市场能力的人一定会向差异化市场进攻。所以面对互联网冲击,防御是没有用的,要进攻、进攻,再进攻。

  互联网公司进入一个行业,往往死在扩张路上。因为传统行业最大的门槛是在管理,互联网热钱一进来,公司快速扩张反而会透支你的管理。

  创业首先考虑的不应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应该根据市场和用户找出空档,然后专注而简单地做下去,将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互联网确实带来了一些与传统创业不同的思维方式:一是首先关注规模,二是跳跃式发展,三是习惯不确定性,四是具有集中度。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提供用户硬需求的产品。

  特劳特先生总结定位的第一法则是:企业要么成为第一,要么去创造一个能够成为第一的领域。如何成为第一?最重要的是实现差异化,“要么差异化,要么消亡。”

  创业要注意势能与节奏,在自己的根据地没有夯实之前,千万不要去开拓新业务。

  做企业过程中最怕的就是瓶颈,瓶颈的原因很简单:做的事情太多。投资者可以多元化,经营者多元化就可能面临风险,很容易被套住,被套住就要放弃一部分业务。

  永远不要低估创业的难度,不要有“刻舟求剑”的思维,深度认知与理解产业的逻辑是企业家永远的职责。情怀是件奢侈品,要多思考商业的本质,不要太有情怀,除非你已经非常有钱。

  我们有一个价值观叫务实,做强比做大更重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事实比感觉更重要,我们要尊重事实,决策一定要拿数据说话。

  什么叫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一个公司和他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形成的交易结构。

  好的商业模式前提是它有社会价值。如果没有长期的社会价值,那就是相当于“抢钱”了。商业模式则是把带给社会的价值转化成你的价值。

  创业公司要做的是把你的供应稳定好,尤其是越初创的公司要花更多精力稳定供应,保证口碑,这样能不断获得种子客户,才能不断地循环滚雪球式增长。

  产品和技术形态可以颠覆,但商业本质和人性需求很难被颠覆。模式本身是关于企业可扩展性的思考,而不同扩张模式具有不一样的边际阻力和边际收益。

  一个商业组织能够生存下来,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它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产品基因,哪怕曾得到资本支持,最多只能活一阵子。

  腾讯成长早期,商业环境不成熟,我们服务很受欢迎,不停加大投入,但没有商业模式,非常煎熬和痛苦。很庆幸我们认定这是用户喜欢的东西,没有放弃。

  信息时代创业思维的基础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而不是机械论。创业者思维,应该是重反应,不是重预测;是不断地调整,而不是讲求准确性和可预测性的机械思维。

  做大是好事,但是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每个创业公司都做大不可能,在一个关键的链条里你做到第一,有门槛,有竞争力,做得很强,就很舒适。

  企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键点:种子天使期的关键点是产品,方法是单点突破。成长期的关键点在于运营,提升效率。扩张期的关键点在于管理,方法是建立机制,补足自己的最短板,复制模式,迅速扩张。成熟期,关键的是资本,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去投资并购,整合产业链。

  “痛点”可以分为痛和点两个字,痛是客户有感知的价值,点就是从一个地方入口。比如面对整个装修产业链,用户有很多很多痛点,但我们做事一定要专注,只能选一个点。

  互联网竞争并不总是理性的。传统本土派创始人总是不太敢想十亿美金的仗怎么打,觉得有悖于创业理想,但有时互联网竞争就是一场钱的竞争。

  让猪八戒坚持10年活过来的,表面看是自身的商业选择加上外部机遇,但是在表象的背后,真正让我们成长起来的法宝只有三个:现金流、节奏感,和诚信度。

  创业者要找的大趋势只有一个跨时代的转型,及细分领域的机会。早期进入是蓝海,竞争对手很少,然后是“绿海”,到第三阶段就是红海,巨头的天下了。

  不要等到机会来了,再大家一起去做,即所谓“风口创业”,你可能觉得这样成功率高,其实并非如此。这个时候可能拼的就是资源,资本的实力,是巨头的机会,不是你的机会。

  投企业和做企业,债务是你永远考虑的很重要的因素,不能盲目扩张,不能大举负债,一定要计算你的债务和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这关系一定要正相关,不能负相关。

  产业互联网可以分为2B交易型、2B服务型、2B产品型三大类别。而且产业互联网一定要做地推,因为2B行业使用者、决策者以及买单者的分离,天然决定了用纯互联网打法覆盖不了。做产业互联网要软硬兼施、轻重兼顾、大小通吃。

  数字化正在加速世界的“量子化”,呈现一种“乱七八糟的生机勃勃”状态。理解消费互联网需要数学逻辑,而AI驱动的产业互联网还需要有“物理学思维”。

  “互联网化”不仅可带来成本节约,最大价值在于你第一次知道了谁是你的客户。所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都会得到实时用户反馈,你会根据反馈马上修正产品。

  产业互联网就是数字基础设施,58到家就是要成为中国家政行业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商。只有一开始就看到行业的终局,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模式与玩法。

  如何应对小众的千变万化的的市场,提供优质的、小众的、小批量的、多元化、快速反应的服务,这就需要整对供应链进行整个的柔性改造。

  小米这样的公司能够把好货卖便宜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是效率,是缩短产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到销售,到消费者中间的这条漫长的路径。

  以前,互联网强调流量为王,实际上互联网本质是效率优先;零售业强调渠道为王,事实上数据才是核心,谁能够全方位掌控数据,谁就能提高效率;创业公司曾强调增长为王,但很多公司在高速增长中死掉了。我们看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听风就是雨。

  产业互联网由三个要素组成:产业、互联网和资本。只有三个要素叠加才能打造出产业里新的BAT。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产品旅程(生产)和客户旅程(消费)在线实现闭环。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公司,规则特别重要。因为你是在维护这个生态圈,要让周围的使用者、利益相关方能够达到共赢。

  平台要跟产业中的任何一方都发生关系,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价值链的构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你不可能充当整个行业的救世主。

  大数据将改变许多行业的未来生态。像大健康行业,从数据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角度去提高医疗的效率,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门。

  新零售的核心是用数据掌控消费终端,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多维度、多交互的人、货、场关系,创造新的用户体验,创业者和从业者一起让市场变得丰富多彩。

  消费者品牌和用户品牌有本质区别。消费者视角以货为核心,而用户视角以人为核心。消费者视角由企业主导,消费者被动接受;用户视角由用户主导,企业去实现。

  传统公司、互联网公司两种模式可以融合。最重要的核心还是战略要清晰,要清晰你的产品,要借助资本这只手,同时要把团队的激励、资源整合做好。

  做任何商业,你要想得足够透就是三点:产业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变化、价值链的变化。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就是云、互联网、大数据,这些会造就真正的巨无霸。

  从风口创业回归价值创业,是产业互联网时代创业者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中国当下很多机会出现在:传统产业中,实现互联网从交易价值到使用价值的转变。不只是创造增量,找到激活存量的点,同样可以做一个很大的事业。

  其实管理应该是这样: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少数人深入讨论,个别人做决策。一个公司要树立这样一种氛围,就是谁的执行力强谁的地位高,而不是谁出了好点子谁就厉害。

  提升团队效率有一个原则叫“借假修真”。什么是假?结果、过程、指标,这些数字是虚的。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这些让不靠谱的人靠谱起来,然后去培养、复制他自己。

  做企业和做生意是不一样的,要做企业,就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一定要有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还要有高层经营班子,然后是战略和团队。

  创业公司组建团队,表面上是先有一个好创始人,然后再构建团队,但实际上真正做得好的团队,往往是倒过来的,团队与创始人相互促进。什么是领导力?是把自己隐藏掉的,能帮助更多人这样一种亲情力,这样才能真正成就大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始人的心态决定一切,要想公司越做越好,创业者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企业成功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个人喜好同企业文化的关系、创业者跟投资者的关系。

  合伙是人类早就有的一种协作方式,用以实现利益分担与资源互补。互联网最大的改变是资源无限化,让“人”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新合伙人与原初合伙人区别就在于人的价值提升。

  把一个“团伙”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才是创始人最大的责任。大多数创业者可以完成企业的从0到1,但没办法跨越从1到N。

  团队组织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先人后事。创业者要从管事转变到管人,埋头拉车不如抬头看路,一定要往前看。

  公司的核心团队一定要有事业心。所谓事业心,就是当公司利益跟局部利益,或者跟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吃亏、妥协、忍让,甚至于做出牺牲。如果出现了宗派,作为企业家就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打烂。

  传统企业是从上到下的控制型管理。我们就倒过来,管理权下放,让决策分散,三个人一个小组,产品是小组的孩子,把决策力从老板身上放到直接接触市场的员工身上,这就是“阿米巴模式”。

  你能吸引什么样的人为你工作,跟你的理想有关。在58同城,很多年前确定了企业文化中的排序:用户第一,客户第二,其他第三。58选择站在用户一边,怎样能让用户方便我们就怎么做,即使没有收入。

  什么是文化?有很多种解释,全球关于文化的定义加起来有300多条。从我的角度来讲,文化和基因是一样的,它代表了一个组织的传承和繁衍方式。

  华为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灰度理论,从泥土里爬出来的人是圣人。因此华为能够把十几万知识分子凝聚在统一旗帜下,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价值观。

  一个好的使命愿景应该时刻处于企业增长曲线的上方,太容易达成反而会降低组织的行动力。最好的状态就是永远很接近但永远达不到,这样才会激励所有人不断向上看、向前走。

  打胜仗是最好的团建。一个企业只有在不断竞争中磨炼创始人,磨炼团队,才会保持生命力。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公司的组织架构是用来保障你的决策落地的,不是为了显得公司更完美,也不是为了让任何人开心,更不能是用来回避矛盾的。

  在我们公司内部,研究人员获得的期权数,一定超过销售人员;销售人员获得的工资,一定超过研发人员,这就是有效的利用短期跟长期的激励做分割。

  什么样的团队适合做高科技创业?我总结了一下,上天、入地、出海。上天,你一定要有科技含量,有上万小时的积累;入地,学习能力很强,有狼性;出海,得有国际化视野。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差别,就是花多数时间为客户服务,还是花大量时间为领导服务?传统企业老板到员工,再到用户是层级化、单一的一条线,但创业是失控的世界,老板、员工、用户三者关系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平面。

  公司治理是为了获得抵御冲突的盾牌,而不是进攻的长矛。不同于股份有限公司以“资合”为基础,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是人合,公司的股东以彼此的信任共同推动公司的成长。

  小企业要当大企业去办,大企业要像小企业去管。企业很小的时候,更应该树立一个宏大理想;当企业做大的时候,其实要非常小心,要保证企业的灵活性。

  拿到多少融资,这是成功的标志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一定要想即使没人投钱也能成功,抱着这样的信念才能走到最后,最终成功的标准应该是你的产品服务了多少人。

  钱的背后是有性格的。创业者拿到“坏钱”,不如不拿钱。一个创业公司要想找到与自己模式相匹配的基金,必须对投资者进行尽调。

  创业者一定要比投资人更懂自己所在的市场。对创业者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在开始的10-20分钟内打动投资人。核心就两句话:你是什么人;你想做什么事情。

  见投资人,阐述商业价值时要开门见“三”(要素):有想象且合理的趋势解读(可期)、清晰的战略发展路径图(可信)、脚踏实地的战术执行(可行)。

  任何时候,傻钱都会很快消失。虽然傻钱投的很疯狂,有时也可能挣大钱,但那只是少数。2011年前后拿到融资的电商企业有46家,但三年后90%都死掉了。

  风险投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分阶段地一笔笔投进来,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划算的,因为公司会越来越贵,今后同样资金稀释的股份越来越少;投资者也可以分批投入,从而规避风险。

  资本基本上都是锦上添花,很难有雪中送炭。你发展不够好,最终会被抛弃,你长期有增长的话,你就是受人追捧的项目。所以,创业者要把重心放在业务本身。

  以估值和流动性而论,中国资本市场是全世界最好的中小企业上市平台。最好在IPO上市前,专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哪怕做得不很大,上市之后再向横向拓展。

  创业是非理性的,投资有时也是非理性的。要抓住风口有很大运气成份。在中国做创业,更重要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必须要能够乡村包围城市,“谋定而动,顺势而为”。

  我们做过总结,90%失败的投资,都不是方向、体量的问题,而是时机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做得太早,人们往往容易前瞻性思考得太多。

  创业者如何使自己值得被投资?第一,一定要发现自己在产业链中间的利润区;第二,发掘自己商业的亮点,找准定位;第三,抢占大赛道,打造创业英雄。

  创投圈曾一度对资本力量过于自信,以为可以通过资本加持催熟一家伟大公司。现在终于发现,资本代替不了时间的作用,好的创业公司至少要穿越几个周期。

  资本最冷的时候,正是创业企业在拐点中打造独角兽的绝佳时机。独角兽区别于普通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总能在每个节点的红灯前,都比竞争对手快一点点。

  股权设计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对合伙人和员工,要以艺术为主,对投资人,要以科学为主。

  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要活着,都要有一颗头。企业的头是创始人,做头的条件,一是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二是要有广泛的人脉,有能力应对社会各界。如果条件不成熟贸然去当头,等着你的恐怕就不光是福祉了。

  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于企业家精神是没有理解的,经济学大量的假设建立在社会不再需要企业家的基础上,但这是有误导性的。千万别让套利的机会主义者,扼杀了企业家精神。

  创业最终比拼的是创始人的认知力和心力。一个公平的社会,应该不断地被勤奋的年轻人创造和再分配。产业升级为代表的新经济,给了中国年轻人特别大的创业机会。

  如果把创业与人生类比,我觉得更适用女人的思维。女人找伴侣会把这当做终身大事,而男人往往只想快活。创业要求你方方面面撑得住“终身”的要求。

  一般来说创业者都是初生之犊,无产阶级,我经常说无产阶级是最具有革命性的,如果让我现在再回头创业,我不一定有这个勇气。

  创业者是“自封为王”,就像土匪一样。有很多文章谈从0到1,其实大部分创业者面临的不是那些问题,而是生死问题,我一般不鼓励别人随便创业。

  互联网经济时代是一个开放、共享、互相影响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要抓住这个时代,重塑企业家精神。

  创业家必须要是一个梦想家、思想家、实现家、探索家,是勇于直面失败的“诚实家”、“诚善家”。创业首先要学会感恩,这很重要,因为所有创业的人都要当“孙子”。

  作为老板,我们的日历里根本就没有星期天。我创业37年来只休息了13天,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要到12个小时以上。做快餐这16年来,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到一线,到店面去洗碗。

  作为创始人,他的心胸和思维方式,应该做到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说的那样:我的心只比宇宙大一点点。要比你的行业,比别人的期望大一点点。

  遇到问题时要回归初心,实际上是审视自我,残酷地一遍遍审视自我的过程。这也是寻找与认知的过程,认识自我,认识品牌,认识合作伙伴,认识你的创业团队。

  人生就像一颗子弹,打出去就是一条抛物线,有顶点,然后慢慢下落,创业者最后总要离开。但公司还要继续,把公司做大不是创业的目的,公司在社会上体现什么价值,才是终极目的。

  创始人既要有激情,又要有担当。人的欲望是有区别的:是单纯的欲望,还是源于梦想?有梦想的人就有激情。创始人的担当能力则来自于你的学习、坚持,甚至和你本人的性格有关系。

  创始人要扮演的角色起码20个,简单说来:对外,是战略家、代言人和BD;对内,要有人性、神性和兽性;对自己,要相信“我无所不能”。

  品牌属于哪家公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品牌本身能否深入人心。品牌战略=定位(顾客心智中能关联到品牌的概念)x 配称(让品牌占据定位的全部经营活动)。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让消费者获益。营销的目的,是降低产品价值传递过程中的用户心智阻力。

  当我们想把性价比做高的时候,肯定要自己做渠道,自己做电商。不管是第三方实体店还是天猫、京东,至少会有10%20%的渠道费用。如果小米在开始的时候立刻启动代理和传统广告模式,我们肯定挂了。

  社群是新商业生态的DNA,场景力以亚群落内容定义新商业形态。伴随,已经变成了使品牌真正成为一种场景和生活方式的不二法门。

  未来一切产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这个时代我们不要只想着组织体怎么发展,组织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变成有价值的组织核心的时候,这才叫社群营销。

  未来商业的基本出路:一是以极致的产品塑造口碑;第二是以独特的文化、细分的产品和有创意的服务渗透社群;第三是以生态圈、大数据立体服务用户。

  一个品牌,专业形象和口碑的建立靠的是整个团队的力量,而不是某个人。现在媒体数量变多了、传播速度变快了,你就需要更多的钱、更多的人,以及更加专业的能力。

  这十年间,还有很多导师来到过黑,并做过精彩分享,可惜由于篇幅原因,我们无法将其一一列举。感兴趣的创业者可以关注创业黑马学院公众号,或后台留言。今天是教师节,最重要的是想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曾来到黑马课堂,与创业者分享经验与智慧的黑马导师,你们是这个“创世代”真正的英雄。

  在这里,创业黑马集团全体员工,与所有黑马们一起,向黑马导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