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闲置的旧衣服、电子产品,平日积攒下的废纸板、快递盒、塑料瓶,你会怎么处理?在兰山区柳青街道新方嘉园小区,居民们有了一个新选择:将这些可回收垃圾集中投放到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中,确认投放完成后获取相应的奖励金。这种等同于“收废品的”智能回收机一经投用,就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和前期投用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有啥不同?居民如何获得奖励金?带着问题,11月1日,记者来到新方嘉园小区,对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访。
从新方嘉园小区北门进入,沿着主道路一直往南走,在小区中心位置的广场上,记者看到了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只见这台智能回收机“身穿”金黄色外衣,外形类似快递柜,整个机器占地约1.5平方米,共设3个箱体。其中最大最显眼的箱体为可回收物投放区,箱体左侧设有一个电子操作显示屏,屏幕右侧为投放口,下方标注着该箱体可投放的物品图案。其他2个箱体设置在回收机的最左侧,从上到下依次为有害垃圾、玻璃垃圾。
记者走访发现,自10月15日小区投放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以来,这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已成为不少小区居民的“新宠”。“这款智能回收机太好了,只需用微信扫一扫屏幕上的二维码,把废纸板、快递盒、塑料瓶、破旧衣物等可回收物‘投喂’进去,屏幕上就自动显示投放重量,并将相应的奖励金发放至账户内。”小区居民全红告诉记者,作为垃圾回收达人,10月份,她已完成垃圾投放重量51.5公斤,回收金额51.5元。
在全红的介绍下,记者来到智能回收机前,掏出手机,对准屏幕上的二维码扫了扫,伴随着“箱门正在开启,请稍后,纸箱请压扁,衣物请打包”的智能语音,可回收投放区的箱门缓慢开启。待记者将废纸投递进箱后,屏幕上立刻弹出来一行字:本次投递0.39公斤,可得金额0.39元。点击“投递结束”按键后,箱门关闭,收益到账。整个过程十分简单,仅耗时约10秒钟。
“原先小区没有这个设备的时候,我们要把废纸箱、塑料瓶攒起来,等收废品的上门回收。现在小区引进了这台机器,机器就等同于‘收废品的’,我们想卖废品了随时可以卖,太方便了!”看着微信“爱分类”小程序里的账单,全红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夸赞道。
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环卫分管负责人朱建国告诉记者,继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垃圾分类清洁屋后,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提速,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增加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10月中旬,兰山区柳青街道在新方嘉园、金信融城2个小区布设了13台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
“新方嘉园共有住户1400余户,按照每300户设一台的智能回收机的标准布设,除了中间位置外,其余的机器均分布在小区空旷且交通便捷的位置。”朱建国介绍,每台智能回收机设有一位推广员,主要职责是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讲解回收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万物新生集团临沂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负责人马杰告诉记者,自10月15日回收机布设至10月31日,运行半个月来,新方嘉园和金信融城共有1417人参与投放,累计投放次数2575次,总重量6335.9公斤。
投放后的可回收垃圾怎么处理?马杰介绍,每台智能回收机满仓后,会通过物联网自动向公司清运人员发送指令。“接到指令后,清运人员会在40分钟内将垃圾清运到中转站内,再由车辆统一运往分拣中心,在那里,我们会对居民投放的可回收物进行80类细分,再销售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马杰坦言,除了通过物联网做到实时清运外,每台智能回收机内的回收袋还设有不同的编码,居民丢失贵重物品或丢弃危险物品,可通过编号溯源。
朱建国介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实现了可回收垃圾分类前端定点投放有源可溯、后端数据分析有据可依,它的投入使用也标志着我市“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新模式落地运行。
那么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和前期投用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有啥不同?朱建国告诉记者,智能回收机与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最大的不同是,使用智能回收机时,居民不用再对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
“在投递垃圾之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是需要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不需要居民对可回收物进行系统的分类,均可投放到箱体中。”此外,朱建国介绍,向箱体投递垃圾后,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会对垃圾进行智能称重,居民随后可获得相应积分,需再到积分兑换点兑换礼品。智能回收机则是称重后,根据每公斤1元的价格,将奖金直接发放到居民账户中。
“可回收物分类有钱赚,居民分类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真正地由以往的‘要我分’变成‘我要分’。此外,智能回收机融入社区生活,还能帮助政府实现垃圾减量,减轻政府垃圾清运处理的压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朱建国表示,凭借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政府零成本等优势,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正逐步打开垃圾分类新模式。年底前,兰山区拟在50个小区布设回收机,未来,兰山区还将根据回收机的实效在全区4个街道进行逐步推广,将“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延伸至更多社区、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