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效标准强制执行、产能过剩、库存巨大、品牌出局、出口增幅下降,这一切都使中国空调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空调市场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均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滑。有关机构对全国190个城市1600家店面所做的市场监控数字显示,2005冷冻年度我国空调市场零售量约为2330万套,同比去年下降了5%左右,而零售额仅为400亿元左右,同比去年也下降了1.0%。中国空调企业,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发展后,竞争力已经严重透支,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与往年很多厂家大打价格战不同,今年许多空调厂家开始放弃盲目的价格战,将竞争重点转移到价值战的轨道上来,空调市场的价格也因此有所回升。

  自3月份开始,国内空调市场就一片涨价之声,此后,涨价之势一直贯穿始末。据国美、苏宁等国内主流家电卖场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冷冻年度空调平均单价高达2300元,同比去年增幅为15%;高端精品空调占据了40%的份额,同比去年增加15%。与之相对应的是,低端机、特价机数量锐减,只占总销量的20%左右,同比去年下降10%。

  对于空调市场而言,价格永远是最敏感的神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价格战曾经是空调企业占领市场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市场要健康发展,必然会形成新的游戏规则。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那就是空调行业中被淘汰的企业,很多都是参与价格战的,这使我们不得不理性地看待价格战这把双刃剑。可以说,2005年的空调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产品价值的竞争。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移,反映出价格对空调消费的决定力量已越来越弱,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质量、功能、品牌等综合价值体现,只有高性价比的空调,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尽管2004冷冻年度结束以后,行业内仍然有1000万台的库存,但在整体销售不景气、库存严重的大环境下,空调产能仍在不断扩大。来自空调制造业上游供应商压缩机生产厂家的信息也表明,今年国内压缩机产量接近6000万台,加上进口的1000万台。2005年国内空调产量应该接近7000万台。而全球空调整体市场容量估计也就在6000万台左右,这意味着,即便国外企业一台也不生产,中国生产的7000万台空调也无法卖光。

  由于今年开始实行新的能效制度,而9月1日就是大限,在这些库存产品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产品不符合新的标准,所以,如何尽快消化库存,成了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厂家如果低价抛售,面临亏本;如果不降价,一分钱收不回,则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企业甚至可能倒闭。

  在明年的空调市场上,节能作为发展的主旋律不会出现变化。但对众多厂家而言,他们肯定不愿意自己的产品在行业性的同质化下推广。在这种背景下,相信许多企业肯定会在节能的基础之上,进行外观或者附加功能的创新和改造,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

  在成本高涨与销售成本趋高的双重压力下,企业要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必须通过产品系列运作来拉高利润,因此,产品整体价格必然会渐渐走高。经过2005年的转折过渡,相信在2006年空调产品会继续走高端路线,主推高端产品将成为很多空调品牌销售中的一个核心基本点。

  工程商最怕售后问题,多跑几趟,项目的利润都要跑没了,尝试用力喜压缩机1年多,工程商彻底信服。

  制冷压缩机组没有减振安装,或者减振效果不佳。根据安装规范,应该安装机组整体减振装置,如果减振不规范或者没有减振措施,会使机器振动剧烈,容易造成管路振裂,设备振坏,甚至机房振坏。

  鲍斯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用压缩机及氢循环泵处于研发测试后的改进阶段,目前暂无进行批量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