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沉寂了3个月的家电回收行业迎来一条利好——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规范有序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大型家电生产、销售、回收企业和电商平台开展废旧家电回收。

  “这是一次叠加的行业利好,一方面鼓励家电更新消费,但又不同于之前的以旧换新直接补贴模式。此外,意在依靠社会化企业整合的力量完善、打通家电正规回收渠道,释放存量市场的消费潜力。”山东省家电行业协会会长田占军分析认为。

  一台旧家用50英寸以下的电视机,让小区门口的废品收购人员上门回收,能卖多少钱?有过旧家电出售经验的消费者对此并不陌生,“也就几十元吧!或许卖都卖不掉。”济南市民杨先生对此感叹,“之前参加‘以旧换新’活动,还能抵现三五百元。”

  24日中午,济南市泉城路苏宁易购家电卖场,自5月22日开始的促销活动收尾,创维电视等品牌家电纷纷推出价格直降活动,55英寸OLED电视原价11999元,活动价为8999元,全线元不等。

  杨先生来到卖场,想看看是否可以通过“以旧换新”,将家里的旧电视机更换,但多名店员告知,这项活动目前已取消,“旧家电上门回收、折价、搬运、存放等流程繁琐,厂家和卖场更倾向于选择价格直降。”一名导购员介绍。

  当天下午,在国美电器卖场内,“旧家电当钱花”的一面宣传海报还在靠近楼梯的扶手处,十分醒目,有店员直言,“以旧换新”的活动已停止。

  杨先生发现,各大小区早已布局了智能衣物回收箱,废旧家电智能回收至今还是空白。他先后咨询了两名废品收购人员,发现二者的报价相差了50元。“旧家电回收,是否有行业参考标准?”杨先生很是疑惑,这也正是旧家电回收行业的痛点——价格不透明,用户没有议价权。

  我国正处于家用电器报废高峰期。近年来,每年报废的家电数量1亿-1.2亿台,并以平均每年20%的数量持续增长,今年报废家电预计将达1.37亿台。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明确表示:“下一步考虑在家电回收领域支持一些大中型家电企业,面向二、三线城市大力发展家电回收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方案》提出,以社区为载体,支持物业组织市场主体开展安全使用年限提醒、上门维修、回收预约等服务,逐步推动纳入“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庞大的市场需求下,“虎哥”“嗨回收”“有闲有品”等这一类“互联网+回收”平台有望受到市场认可,取代小商贩,成为家电回收的主力军。

  对于七部门出台的家电新政,中国家电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剑锋解读为,国家想借助年产值较大的家电板块帮助经济复苏。田占军分析认为,不同于之前的家电普及性消费时期,消费升级背景下,家电到了二次消费或者三次消费时期,有利于家电回收产业的发展。

  24日下午,济南市槐荫区一家家电回收站的负责人张超超表示,“新家电越来越便宜,高价回收的卖不掉,生意不景气。”他介绍,周围做家电回收业务的同行普遍反映不好干,很多已经改行。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由于废电器从最基层的个体收购人到大的中间商,再到各拆解企业,中间环节过多,一旦废电器流入一些无资质企业或者小作坊进行拆解,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中心相关人士认为,探索利用“互联网+回收”模式,可建立起消费者、生产企业、回收处理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共赢的正向生态圈,改变传统回收“小、散、差”的状况。

  采访中获悉,山东建成并取得国家废电器处理基金补贴资质的废电器拆解企业有3家,分别是烟台鑫广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烟台中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中绿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上述3家企业拆解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合计101.71万台(套)。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涵盖了家电回收网络布局、标准化建设、创新消费模式、新型回收模式探索、产业链融合等各个环节,并制定了三年目标和产业扶持方向,这在家电回收行业历史上尚属首次。

  田占军表示,随着“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推广,传统回收存在的监管、效率等不足会逐步得以完善,苏宁、国美、京东等家电企业也会加大对家电更新市场的“渗入”,从而提振家电消费。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