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消费和可持续生活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推动了旧货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旧货行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市场热度不断提升,吸引了更多资本投入和消费者参与,为满足消费者多层次消费需求、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贡献。日前,中国旧货业协会发布《旧货行业发展报告(2024)》。报告从总体发展情况、主要业态情况和发展趋势发展展望三个方面对2023年的旧货行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2023年,全国旧货流通行业交易规模稳步增长。据中国旧货业协会综合各机构数据测算,2023年全年交易额约为13200亿元,同比增长5.6%;线%。

  随着消费模式的不断更新变化,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传统“一收一卖”业态,逐渐被赋能“互联网+旧货”模式,旧货经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并且不断发展壮大,以收购(回收)、分销、服务为代表的全链条式的经营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报告显示,旧货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善,经营品类继续扩大,市场热度明显升温,标准建设步伐加快,人才队伍持续优化。

  2023年,以转转、爱回收、奢收多、胖虎等为代表的“链主”企业已形成。在收购(回收)端,经营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居民家庭可以随时联系到商家,同时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透明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在分销端,由于收购端收购旧货品种的丰富和集聚,其吸引了众多中小经营者前来采购,以省去收购环节的信息、鉴定等成本。在服务端,已形成整理、鉴定、配送等标配服务。

  近年来,旧货品类由传统的电器电子、家具、图书、机械设备等品类丰富到名贵商品(奢侈品)、衣物、文娱体育器材、玩具、商用厨具等,基本覆盖了所有耐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领域。

  据中国旧货业协会对行业较为典型的代表品类调查分析,2023年,电子电器类产品交易量约为41.34%;高档名品(奢侈品)、家具及衣物交易量约为25.13%;商用厨具、机械设备交易量约占13.1%,书籍及其他品类交易量占比为19.02%。

  旧货行业之所以持续升温,成为绿色消费新潮流,除政府、媒体的引导,消费者节约、环保意识的增强外,大部分经营企业采用了更加专业的鉴定技术,通过对旧货质量严格把关,甄选出更加精细的旧货进行出售,同时,完善了包括售后保障在内的服务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人们购买旧货的信心。

  中国旧货业协会调查显示,78.3%的人进行过旧货交易,21.7%没有进行过交易。而对于买卖旧货的渠道,选择正规实体旧货市场的占41.5%,利用大型网络交易平台交易的占39.5%,通过街边或商场内的店铺交易的占27.0%,校园跳蚤市场占21.5%,社区跳蚤市场占14.4%,流动摊贩占6.6%,其他占5.9%。

  目前,旧货流通标准体系涵盖已发布实施标准、在研编制标准以及拟立项标准总计超过30个项目。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团体标准为辅的旧货流通标准体系框架进一步得到完善。

  2023年,《二手货(旧货)术语》等3项行业标准已完成起草,正在审查报批。《二手货(旧货)鉴定机构能力基本要求》《二手(旧)办公家具流通技术要求》等一批由企业牵头研制的团体标准推动专项业务领域标准先行。北京转转精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乐人回收乐器有限公司入围2023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

  2005年,商务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在旧货行业推行鉴定估价师职业资格制度的通知》,中国旧货业协会牵头制定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相关培训教材,夯实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据中国旧货业协会调查,截至2023年,有近8万人参加了培训机构的鉴定估价技能培训。同时,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发生较大优化,19%的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与2017年相比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在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的背景下,旧货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繁荣,展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从传统街边的二手市场到现代化的在线交易平台,从专注于某一品类的特色店铺到涵盖广泛商品的综合商城,旧货行业的业态日益多样化。持续火热的线上市场、活力十足的跳蚤市场和各类社交媒体以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也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推动了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002年,孔夫子旧书网上线,以线上成交、线下交易的模式发展,标志着我国迎来了二手线上交易的探索期。此后,国内综合类二手交易平台陆续上线年,二手线上交易进入市场启动阶段,但前期线上交易虚假伪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凸显。2019年,京东旗下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拍拍与爱回收合并,开始探索C2B2C模式;2020年,转转与找靓机合并,此后行业内商业模式初步得到认可;2021年,在政策指导下,二手线上交易逐渐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同年6月,爱回收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线上交易迎来高速发展契机。当前,我国二手线上交易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知名二手电商平台主要有闲鱼、转转、找靓机、爱回收、红布林、只二、妃鱼、孔夫子旧书网、阅邻等。网经社数据显示,目前主要二手电商公司有70多家,其中有19家分布在北京,上海18家,广东16家,浙江5家,江苏4家,湖北、重庆、四川各两家,陕西、福建各1家。“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3年二手电商用户规模为5.8亿人,同比增长25.26%。

  二手线上交易的活跃也受到资本的青睐。据IT桔子估算,截至2023年7月,二手消费电子领域资本累计投入150亿元,名贵商品(奢侈品)领域35亿元,图书领域5亿元。

  近年来,从大中城市的居民社区到边远乡镇,从大中专院校动辄上千平方米的场地到临时搭建的场地,跳蚤市场逐渐成为一种风气。

  2023年5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尉犁镇举办“邻里”跳蚤市场;厦门大学的大学城跳蚤市场,每周都有近千商家及4万余名买家光顾,每周成交额达数百万元……不管是校园还是社区跳蚤市场,其交易流程简单便捷、目标消费群体清晰明确以及环保节约的特点,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交易场所。

  据调查,98%的人支持开展跳蚤市场活动,75.4%认为跳蚤市场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62.6%的人认为跳蚤市场可以解决一些困难人群的生活急需和就业问题,41.1%的人认为跳蚤市场的繁荣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8.5%的人认为逛跳蚤市场是种娱乐休闲方式,35.8%的人认为跳蚤市场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二手交易圈也形成了独特的交易生态。用户通过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二手商品信息,与潜在买家直接沟通。这种交易方式具有用户活跃度高、交易频率快的特点,特别适合小件商品或急需出手的物品。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交易还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用户之间可以分享交易经验,增强了交易的信任感。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也是二手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这些平台通常具备地域性强、服务内容丰富的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二手交易服务。例如,通过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二手市场,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附近的二手商品信息,并进行线下交易或取货。此外,一些平台还提供上门回收、估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体旧货市场是发展旧货行业的基础,也是旧货行业最基本的载体。然而,受制于城市变迁、相关政策不完善、商业网点规划保障不足等,实体旧货市场无论成交额还是旧货摊位数和营业面积,都呈总体下降趋势。

  与之相反的是,实体零售商店包括寄卖店的发展情况则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成为新亮点,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有30多万家从事旧货零售和寄卖的实体商店。实体商店的优势在于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直观的购物体验,降低网络购物的风险,并提供售后服务,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度。近几年,头部线上平台,如万物新生、转转、闲鱼等都在积极布局实体商店或在商业综合体内设点。

  旧货行业正步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其未来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与智能化特征。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平台将深度融入旧货交易,极大地提升交易透明度与用户体验,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激发行业活力。展望未来,中国旧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如报告所述,旧货行业前景广阔,服务能力将持续得到提升,旧货上游来源更加丰富,多业态多模式协同发展,先进技术应用全面提速,跨界融合发展初见成效,海外市场开拓取得突破,二手电商政策将日趋完善。

  从服务能力来看,旧货经营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将进一步推进实体网点建设,加快融入以多种业态集聚形成的城市商圈,加快构建包括仓储、展示在内的大区域中心;创建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服务模式,加快收购(回收)、分销流程及服务迭代升级,增强对出售者、分销商、消费者的全场景市场服务能力,提升产业链效率;推进精准收购(回收)、精心服务和精细管理。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规模经营优势也将进一步体现。头部企业将进入连锁经营时代,推进加盟业务。企业规模持续扩大,给予出售者、购买者更多信任感,客户更多,旧货品类更齐全,辐射面也更宽、更广。

  从上游来源来看,旧货行业大多由供给决定市场,经营者从居民家庭和个人手中收购足够多的货源后,消费者才能随意挑选。在我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后,旧货货源的上游——新产品零售业进一步爆发,无论是相对理性消费还是相对冲动消费,“买买买”都成了消费的常态。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技术进步、产品使用生命周期明显延长等,使得居民家庭和个人手中的二手物品大量增长,处理手中二手物品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旧货业协会调查显示,97.2%的居民家庭有二手物品。76.5%的人卖过二手物品;19.5%的人想卖掉二手物品,但不知道怎么卖;有4.1%的人表示不想卖。

  从业态模式来看,面向消费者需求渠道的多样化,行业企业的经营业态、模式创新提速,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线上企业依托数字化营销将用户聚集,线下开设实体体验店,供消费者真实体验及进行售后维护保养等,弥补了线上交易缺少的感知体验和信任感。实体市场通过建立微信群、开发小程序等方式,为线下二手交易“牵线搭桥”,分享交易体验,弥补了线下交易触角少、获客不足等短板。经营企业除传统的购、销模式外,更多采取寄卖、拍卖等模式进一步拓宽经营方式。同时,探索私域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特色模式与行业的融合发展。

  从技术应用来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旧货提出新挑战。供应链管理技术将持续提升旧货行业从回收(收购)到最终销售全过程信息化管控能力和智能化、透明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推动优化旧货交易管理体系。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将提升旧货交易鉴定的效率和透明度,让出售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够受益。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精确估算出旧货的质量、价值、真伪,减少交易中的欺诈和误解,还可以精确地向消费者推荐最匹配的旧货,提高成交率和减少交易成本。

  从融合发展来看,旧货行业提供的二手商品往往富有历史和独特的故事背景,因此,它与怀旧文化、复古艺术的结合成为发展趋势。怀旧文化、复古艺术的影响力将推动旧货行业中独特的商品,如二手书、衣物、收藏品、艺术品等热销,为旧货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从市场开拓来看,早在本世纪初,我国沿边、沿海地区的一些旧货经营者就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旧货出口贸易活动,把二手商品和积压的生活、生产资料以销售或易货的形式与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易。旧货出口贸易符合旧货在不同消费层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流动的一般规律。2019年,我国出台了促进二手车出口的政策,给旧货出口带来了积极影响,部分行业头部企业开始试水二手衣物、手机、箱包、机械设备等旧货的出口,虽然还处在探索期,但已取得不斐的成绩。旧货出口的发展将打通国内的“堰塞湖”,释放人们对品质更好的新商品的需求,不仅增加了商品需求总量,还可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中国旧货业协会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在政策层面,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积极行动,针对二手电商行业的特性出台了一系列细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平台企业的运营规范,包括商品信息发布标准、交易流程管理、售后服务保障等方面,还进一步细化了平台企业的责任边界与范围。具体而言,平台须承担起对入驻商家资质审核、商品质量监控、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信息安全等关键环节的责任,确保交易的真实、合法、公平与透明。这意味着,当消费者在二手电商平台上遇到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交易欺诈等问题时,能够获得有效的维权途径,而违规者则将面临法律制裁和被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