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改革开放初期,人民虽然度过了残酷的战争,战后的重建与美好的未来依然没有映射到现实,很多人也在通过各种方式维持生活。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拾荒人。
他们靠着搜寻各种地方和角落,去找那些被人遗弃但自己需要的东西,靠这样的方式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是再生资源核心——二次利用最开始的样子,虽然有一点不堪。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锅饭”工业时代的来临,拾荒人便有了新的改变。知道1980年代吃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拾荒人,便开始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可能是多一顿肉多一口酒,废旧金属便成为了当时拾荒人的抢手货。搜寻的旧金属拿到有用之人手上便成为了新的零件。这就是再生资源行业最初的面貌。
彩色液晶电视的出现,冰箱的出现渐渐让“拾荒者”这个职业映入人们的视角。一辆三轮车,一声叫喊:回收旧电视旧冰箱。从起初的拾荒者,他们是不需要登记的小生意人。后来到废品回收需要营业执照,正式成为了一个行业时,再生资源也越来越被人重视。从历史长河里看,我们国家拾荒人的社会角色从未改变,都承担起来了再生资源回收的社会责任,但不同阶段,社会地位和待遇出现了不同。
1980年代以前,物质不像当今丰富,回收的种类,以及后续的分类和处理也有不同。对于玻璃瓶,都是收购后,清洗、消毒后再使用,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回炉,或者已经没了市场。直到现在,有色金属回收有专门的库房,收购后,先做基本拆解和分类,清晰分类后,不能带有杂质,然后再交给钢铁厂,以及其它金属企业回炉。逐渐各类回收产业链逐渐成型,科技的发达终于没有一次性的去消耗资源。
废品回收的人当时的社会地位也不高,认为是收破烂的,随着全球变暖的发生,人们终于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到今天再生资源成为球最需要发展研究的项目,而第一步就是“收破烂”。全球变暖,成为再生资源行业迸发的第一关键点。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世界贸易和经济受到重创。全面封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资源互换,没了进出口关系,内部循环便成为了唯一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的解决办法。中央政府正式颁布文件和政策,大力发展再生资源行业。在后疫情时代,再生资源成为了一个国家最大力量之一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唯一在疫情期间经济实现正增长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再生资源结合的再生之间,抓住时代机会,政策的支持,未来的轨迹,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