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飞天茅台多少钱一瓶?黄牛:2300元。买家:便宜点,给个成本价吧。黄牛:2650元。”最近一段时间,这个段子成了“茅台回收圈”广为流传的“自嘲热梗”。

  9月,正是一年中高端酒销售的黄金旺季。往年,高端酒回收商张宇(化名)正张罗着四处找货、收货。现在,张宇则守在自己的小门头房里,刷着短视频。

  “上个星期2450元一瓶收的(散装)飞天茅台还没卖出去。我顶多给你2200元一瓶,现在是‘收一个,赔一个’。”面对询价,张宇并不积极,“有回收商都明确表示不收了,怕囤货越多,赔得越多。”

  9月23日披露的最新批发参考价显示,2024年飞天茅台原箱报2365元/瓶,较上一日下跌25元;2024年飞天茅台散瓶报2250元/瓶,较上一日下跌20元。

  “现在也是挣‘快钱’,”张宇解释,“有人来买,我就帮客户找找,2300元/瓶收的散装茅台酒,卖出去也就能赚个二三十块钱。”

  相比做“快生意”的张宇,鲁铭回收鉴定中心的程成(化名)则很发愁。他有四家门店,近千万元的存货。

  以往,在茅台行情好的时候,货是供不应求的,他甚至会花重金去收小商贩手中的货。程成介绍,一般小商贩会去收一些消费者抽中的1499元一瓶的飞天茅台,小商贩加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收走,转手再加价100元左右卖给程成这样的大回收商。

  “当时这个价格也是便宜的,转手卖2700元/瓶不成问题,一瓶能赚500元。但现在,小商贩们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因为我们也不找他们收了。”程成向记者展示,“我现在手里的生肖精品、老酒都是高价囤的。现在看来,这些存货再放下去,就要赔钱了。”

  除了散装飞天茅台跌破2300元/瓶,就在三天前,茅台品类中唯一一个有溢价的产品也“失守”了——龙年生肖茅台回收价格也基本回到了指导价2499元/瓶左右。

  “‘龙茅’刚开始发售时,一度被市场爆炒至6000元/瓶。我现在手里有3300元/瓶收的‘龙茅’,再卖就是赔钱的。”程成说。

  纵横酒水市场十多年,程成如今却有种“手足无措”之感,他不知道该不该把手里的囤货低价出售。“卖就赔了;不卖,明天价格能比现在更好吗?”

  今年,笼罩在茅台头上的“阴云”一直没散去,这也是继此前的“黑色六月”之后,“飞天茅台”价格再次迎来的整体下跌。

  “跌破2300元大关早就有迹可循。”张宇说,在中秋节前后,飞天茅台酒价一反往年的涨势,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

  这个中秋假期,散瓶飞天茅台的价格就从2450元/瓶下滑至2250元/瓶,跌幅200元一瓶;原箱跌幅更甚,从2600多元/瓶降至2360元/瓶,跌幅超240元/瓶。

  不仅酒价在跌,茅台的股价也在跌。中秋假期后首日,茅台股价跌破1270元,与历史的高点相比,近乎“腰斩”。

  价格在跌,但并没有换来更高的销量。中秋到国庆,往往是全年黄金销售旺季,但业内人士都称:这是近十年的最冷旺季。

  张宇说,他早早预见了今年飞天茅台的销量不会好,只备往年一半的货。“现在看来是庆幸的。以往一个中秋至少能卖四五十瓶的货,今年只销售了十几瓶。”

  程成也表示,今年,线下的“飞天茅台”流通市场仿佛“凝固”住了,看不到库存消耗。

  从事酒水行业20余年的张琛也认为,每到节假日,茅台酒厂会大量向市场投放产品,“但如今市场上流通不如以前高了,进一步加大了经销商的库存”。

  此外,张琛分析,电商平台的让利,让线下回收生意“雪上加霜”。“电商平台推出补贴活动,不少‘网红’也在低价带货,高端白酒的利润被压缩得更低了。”

  张琛介绍,2003—2012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10年,行业一片繁荣。茅台酒的涨价预期不断高涨,一度超过2000元/瓶。

  2012年,茅台酒价格出现下跌。曾经一瓶难求的飞天茅台酒,价格从当年年初2000多元/瓶跌落至1500多元/瓶;到2013年,更是跌至谷底,零售价下滑至800多元一瓶。不过,茅台酒厂通过发布限价令、降低经销商门槛等方式,再加上市场的复苏,茅台价格逐渐回暖。

  近三年,茅台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再次上演。从2018年到2021年,酒水行业经历了一波“酱酒”大热,资本纷纷涌进茅台镇掘金。

  “当时‘资本围猎酱酒’成为市场焦点,导致酒水行业在狂热时期盲目扩张,为今日低迷埋下了隐患。”张琛说,“热钱”大量涌入,酒厂扩大规模,“酱酒通常是3-5年一个生产周期,2024年正是大量出货的阶段,成千上万吨的酒水就成了库存。”

  “市场上炒作收藏的多,真正有需求的人少。酱酒只存在渠道端,其实未真正走向销售端,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白酒市场的库存。”在张琛看来,茅台价格再涨,还是要像2013年那样,想办法去掉库存,扩大需求。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茅台酒历经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从传统的公务消费转换到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市场。“它本身是饮品,现在偏于‘金融’属性。茅台市场重新恢复起来,至少要退掉‘泡沫’,回归到普通人消费得起的状态。”

  对于像程成、张宇这样的经销商来说,他们不知道这场“寒冬”还有多久才会散去,但已有经销商选择“退场”。

  “干了十多年,做到现在,想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舍的。只能抱着会好起来的心态,慢慢坚持下去。”程成说。(李梦瑶 冯妙韵)

  云南学校食堂“臭肉”事件处理结果公布:对校长、企业、相关部门官员等皆做了调查处理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