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难题,乘以数亿人之后,变成一个庞大的总量,一个大难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大量“退役”手机如何处置?
回收再利用,无疑是最理想的去处。更何况,这还是被称为隐形“城市矿产”的废旧手机。
废旧手机内含有铂、黄金、钯、银、铜、锡等许多价值高的有色金属。据估算,一吨废旧手机经过回收处理后,可提炼约200克黄金。手机芯片上的元素硅通过提纯加工后,也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元件的单晶硅。旧手机回收利用,对于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废旧智能手机回收利用,已经自发形成翻新、拆解、元器件再使用、提炼贵金属等产业环节。
然而,事实却是,大部分废旧手机尚未进入“绿色循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只有约5%的废旧手机能够进入专业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
从消费者角度看,如今手机产品更新迭代快,二手手机“身价”下跌,一些功能受损的废旧手机,更是卖不了几个钱。从企业的角度看,废旧手机回收流程长,设备投入及危废处理等成本较高,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回收一台亏一台”的情况。
不同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我国目前对于废旧手机回收尚未明确责任或制定回收率目标。废旧手机存在回收套路多、行业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综合回收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估价模式不透明、回收标准不统一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回收市场的规范性提出了质疑。
智能手机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即便是格式化处理或者恢复出厂设置,也让人担心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恢复数据,造成视频、聊天记录、支付类软件被破解等隐私泄露问题。
消费者“出手”意愿低,企业“回收”积极性不高,废旧手机很难循环起来。打通废旧手机回收堵点的关键,在于打消消费者顾虑,提升企业“入场”信心。
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日前对外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这既是指南也是契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应形成合力,尽快制定详细的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以旧换新等鼓励措施,促进相关深加工处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健全行业标准体系,推动海量废旧手机的规范处置、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促进废旧手机回收,也应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明确在回收废旧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全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户相关信息,而且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数据清理效果达到信息安全保护的要求。同时,也要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和二手交易过程监管,消除民众的“后顾之忧”。
规范有了,“后顾之忧”没了。消费者大可广泛参与回收,进一步提升绿色环保、循环再利用的意识,让这些沉睡的“城市矿产”“活”起来。(新华网记者何伟、黄庆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