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拆解指导手册编制规范》(GB/T 33460-2016)是2017年7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归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根据《报废汽车拆解指导手册编制规范》对于报废汽车拆解的规定来看,报废汽车拆解的定义是对于达到国家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的汽车(GB 22128-2008,定义3.1)进行无害化处理,拆除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和主要总成;按各物品的材质种类分解存放;对车体和结构件等进行压扁或切割的程序和方式(GB 22128-2008,定义3.3)。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拆解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汽车拆解是汽车报废后的处理过程:车主报废车辆可以获得残值费,若报销车辆符合补贴标准,可获得国家补贴。而拆解企业通过将报废汽车拆解成可用零部件、废钢、废有色金属等获得回收收益。

  汽车拆解是我国发展可持续经济的重要单元,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报废汽车通过拆解可重新利用的零部件(如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轮胎、电子电气设备等,进入再制造环节,得到翻新零部件循环使用。这将明显地提升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价值,同时还可减少汽车生产制造中从原材料到加工获得零部件的过程,可节省80-98%的新材料,并减少其制造端70%-90%的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方面,汽车拆解后无法重新利用的零部件90%以上可以进行破碎,转化为钢铁、有色金属和塑料等原材料,直接减少从金属原矿的开采到冶炼过程中带来的碳排放。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汽车制造的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超过4000万吨,作为“城市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5年报废汽车拆解后为2400万0万吨,其中,废有色金属为200万-300万吨,废塑料将为480万-700万吨,而每吨废钢铁再生利用可减碳0.15吨,每吨废塑料再生利用可减碳0.36吨,这部分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随着报废汽车回收体系及资源再利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还将对汽车行业碳减排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均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汽车保有量也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6月底,内地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6亿辆,其中汽车3.28亿辆,新能源汽车1620万辆。现阶段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按照成熟市场报废汽车占汽车保有量6%-8%的水平来计算,2023年我国报废汽车量将达到2256万-3408万辆。

  然而随着报废汽车拆解资质的放开,进入赛道掘金的企业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乏合理引导,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问题凸显。从放开门槛到一哄而上只不过两三年时间,机动车回收拆解产能过剩问题愈演愈烈。以宁夏为例,2022年宁夏全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量为7247辆,而宁夏全区目前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的企业9家,全区还有在建企业超7家,现有及在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年总拆解产能约28.5万辆,拆解产能是回收量的近40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湖北、安徽、福建、广东等多地主管部门已经公布产能预警,但还有不少企业仍在准备提交资质认定申请或准备投资建设。

  2022年,江苏省报废机动车回收官方数字17.5万辆,约为保有量的0.7%。而江苏省目前共有42家汽车拆解企业(无锡3家、徐州7家、常州9家、苏州3家、南通4家、连云港2家、淮安4家、盐城3家、扬州1家、镇江3家、泰州1家、宿迁2家),另有南京和徐州各1家企业已进行现场验收评审。上述44家企业总申报汽车拆解产能超过170万辆,而江苏省汽车拆解回收官方数字仅为17.5万辆,约为目前企业总申报产能的10.3%,这也意味着,市场上产能已远远大于全省现有报废机动可拆解数量。

  2022年宁夏全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量为7247辆。而宁夏全区目前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的企业9家,全区还有在建企业超7家,现有及在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年总拆解产能约28.5万辆。拆解产能是回收量的近40倍。

  据统计,全市汽车保有量350万辆左右,每年机动车报废量约为10万台以内(2022年全年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44637台)。与全市18家报废机动车拆解资质企业50万台的拆解能力相比,产能严重过剩。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拆解报废机动车3.2万台,同比增长21.8%,平均每家企业回收拆解不足1800台。同时,尚有5家以上企业已经建设完毕尚未验收,还有近20名企业家咨询建设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事宜。

  已经有5家企业拿到资质,还有2家在建企业。而本地每年的机动车回收拆解量仅为4000~5000辆,产能早已经超出实际拆解量。

  据统计,2022年全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量43391辆,比2021年的23232辆增长86.8%。2017年-2021年期间,全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量年增长均在20%左右。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取得企业认证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公司6家,汽车回收拆解年总产能达到8.6万辆。根据近几年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量正常增长水平,结合全市汽车保有量和实际汽车报废情况,现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能已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这也导致了当前汽车拆解企业几乎长期全行业亏损。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汽车拆解企业几乎全部扑街,行业巨头净利润集体大幅下跌,尤其是冀凯股份,降幅甚至超过1000%。

  一般而言,回收报废车的价格大多在1000-1600元/吨左右,各地区的收费标准、车辆类型的不同,都会对回收的价格产生影响,但总体差异并不大。

  然而近几年大量过剩的产能使得报废汽车回收价格出现虚高。截至2023年3月,据报废机动车回收价格指数(CELVE-Price Index)显示,全国小型车市场回收平均价格在1888元/吨,环比增长37元/吨,同比增长561元/吨;中型车市场回收平均价格在1889元/吨,环比增长20元/吨,同比增长295元/吨;大型车市场回收平均价格在2049元/吨,环比增长10元/吨,同比增长114元/吨。小型车的平均回收价格相比2021年7月的937元/吨,上涨了951元/吨,涨幅达101%。

  在报废机动车回收价格一路走高的过程中,汽车拆解企业管理成本、拆解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给原本运营成本高,税负重的企业增加更大的经营风险,甚至个别企业出现“倒挂”现象。由于近期废钢价格连续大幅波动,尤其是在持续下跌态势下,企业跟风上涨后的价格维持在高位,可谓是骑虎难下,众多拆解企业为争夺报废车的车源,不断提高收购价格,层层加高,步步追涨,导致回收价格一路上扬,一个时期以来,报废车回收价格基本上处于有涨无跌的态势,市场理性定位和参考依据的缺位,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居高难下,后市难以为继,加之回收市场的参与者复杂且不可控,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多个地方在回收中出现了“三无”车辆(即无三元、无轮毂、无蓄电池车辆,该类车辆价值低),诸多乱象使得报废车回收市场居高临寒,成为市场发展新隐忧。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业务的单一也是导致汽车拆解企业盈利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大部分企业因为仅专注于汽车拆解业务,尚不具备将拆解后所得物修复、加工或是利用拆解物研发、制造新产品的能力,不能将拆解产品合理消化,拆解行业下游尚未形成产业链,无法实现闭环发展,导致产品没有销路,严重限制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较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我国汽车拆解行业起步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一方面,我国汽车拆解仍以人工为主,面对日益增多的报废车显然效率低下,一个人每天顶多拆解3辆小轿车而且还经常发生安全事故,既不环保也不安全。同时,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操作管理,还有很多汽车拆解企业仍以破坏性、粗放式拆解为主,拆解之后能够被回收利用的基本上仅限于废钢铁以及较大、易分捡的有色金属,其他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等大都因无法有效回收而被废弃。

  另一方面,汽车拆解切割过程中会直接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并产生废油、废铅酸蓄电池、废制冷剂等十余类危险废物以及废玻璃、海绵等固体废物,造成大气和土壤污染严重,带来极大环境安全隐患。尤其是市面上还有许多废钢回收基地(库)、废旧钢铁回收站点和废品回收站点存在报废机动车非法回收拆解以及露天切割现象,无任何污染防治设施,废机油混杂污水横流,对拆解过程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直接在拆解场地内露天焚烧,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统计发现,部分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周边水质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443毫克/升,石油类浓度为962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21.2倍、19239倍,风险隐患大、污染程度高。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加强对汽车拆解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打击非法拆解企业和不规范经营行为,保障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绿色拆解标准,规范企业拆解行为,促进企业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加强产业链合作,积极推广先进的拆解技术和设备,提高拆解效率和质量,降低拆解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新能源汽车的报废周期在8年左右,当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陆续报废,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拆解工作面临着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而一般报废汽车回收企业不具有动力电池拆解再利用的专业能力,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赛道。同时,如果能够掌握新能源汽车拆解的核心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拆解效率和质量,那么新能源汽车拆解盈利的潜力将会更大,这或许也是突破当前行业盈利困境的有效方法。(L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