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从主机厂进货,然后卖出去,本质也是个车贩子,不过只是金额比较大,以企业组织的形式出现,占据或使用了更多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资本等。

  二手车也是一样需要进货,不过货源不稳定,货源风险大,然后卖出去,不过金额不太大,更多的是以个体形式出现,但占据或使用的资源是远远少于新车经销商的。

  那么新车更受欢迎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其提供的服务更多,比如售前咨询,售中软硬件服务,售后更加标准化和质保,当然这一切的成本也是需要消费者来承担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新车具有品牌信任度,虽然很多的经销商本身是不具备品牌的,但是其代理的汽车则都是品牌方,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等等都是造车高手,甚至很多都是百年的品牌,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那么自然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度,美誉度,品牌方在终端零售时也会要求经销商无时不刻的坚守品牌理念,不允许出现伤害品牌的任何行为。

  反观二手车,不论是产品还是经销商,都无法形成一个品牌,特别是在经销商层面,市场上有很多上市的新车经销商集团例如中升集团,元通集团,广汇集团等等,但是市场上却连一个二手车品牌经销商都没有,大部分的城市甚至本地都无法出现一个当地比较知名的二手车经销商。

  例如:二手车经销商为何被歧视,这是个很隐晦的话题,但我们不可否认的确存在着。比如大部分人对他们的认识仅停留在“黄牛”这个称呼,但是有太多的行业存在“黄牛”了,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号贩子“黄牛”,不管是火车票,演唱会门票,医院专家号,都存在“黄牛”。

  其他行业的“黄牛”更像是一个个体老板,从采购到销售,寻找客户,竞争以及到躲避政府监管等一系列运营活动都是独立完成的;但是二手车的“黄牛”则是一个岗位,扮演的是在收车时的一个前端销售顾问角色,这是与其他行业“黄牛”很大的区别。

  所以本质上来说,新车与二手车买卖并无太多的区别,只是在展示层面上两者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让消费者产生了千差万别感受。

  让我们来深刻认识一下二手车经销商,为何说这些人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是因为他们承担的风险大,付出的劳动成本大,但收益却比较低,很多人还会碰到“看走眼交学费“等情况,另外还要随时承担由于政策风险带来的各种黑天鹅事件,比如国标排放标准的切换,新车厂家经销商的突然优惠,各地限迁政策的随时变化,物流及运输途中的风险等等。但又为何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生生不息,并越来越壮大了。

  首先就是收车端面临的评估价格,由于新车的优惠力度,厂家的优惠政策无法事先得知,导致很多车辆在收购前后同款新车的价格相差很大,特别是1-3年内的准新车,如果一旦收购后出现新车大幅让利,可以说这个车基本就亏本了,运气好的也许能平本(仅仅只是价格层面上,不包括人工等成本)。

  第二,收车端另外一个风险就是车况判断,无论是多么有经验的车商,都没人敢说自己看车不走眼,能够100%保证自己看车的车况,如果只是小毛病没看出来还好,一旦是个大事故,泡水车等车没注意,到手之后就是亏多少的问题了,如果是一辆价值较高的车型,就是血本无归,不知道要在卖多少车才能回本。

  第三,人身风险,很多时候二手车都需要异地运输,如果是通过物流还好,但是很多情况下需要自提,那么路上的风险是很大的,特别是人身风险,据我所知每年都会很多车商在开车过程中由于疲劳驾驶而导致大量的交通事故,甚至是死亡。

  第四,资金风险,或者说是财务风险。对于一些经营高价车型的经销商来说,资金的需求特别大,越是高价产品周转率是降低的,所以对于资金的存量要求越高,但是二手车经销商并不能像4S店那种有各种资源,各种资产从而能从银行、品牌厂家金融那边贷款,要么只能是找自己朋友亲戚借款,要么就只能找利息较高的贷款平台,一旦发生车辆售卖周转不利,或者车价出现大幅波动,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比比皆是,也许就此一蹶不振,一辈子就在还债了。

  第五,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层面出台的一些措施,例如环保标准,有些地方环保标准提高了,那么有些车就无法进去销售层面,或者只能异地成交,有些地方标准降低了,虽然限迁放开了,但是由于车源供给增大,对本地原有车源价格就会造成冲击,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面临降价。还有就是提档落档政策的变化,有些车型在某个时间段可以落档,但是突然车管所一个政策就进不来了,只能选择异地处理,导致成本增加售价减少,不亏本就是万幸。

  很多普通消费者可能觉得二手车经销商并没啥劳动成本,因为很多车商就一两个人,多的三四人,能有5个销售人员以上的车商都是比较大的车商了,而且很多从业者本身都是超低底薪甚至是0底薪,所以二手车商在人工成本上非常低。

  这是对二手车的一个误解。首先看人工成本,比如老板或者合伙人,他们本身的人力成本是要算进去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自己打工一年工资8万,那么如果做车商无法挣到10万就完全不如打工,因为打工基本不需要承担什么风险。

  另外一点,由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以及二手车产品特殊性,很多时候需要异地运输,基本上在300公里以内的距离大部分情况会选择自提模式,那么就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增加,不管是过路费,油费还是开车人的人工费用,都是无法避免的劳动成本。

  相比于一些隐形暴利行业,二手车经销商的利润率其实不高,综合下来能有5%其实就不错了,当然这里说的是综合利率,并不特指某一辆车,有的车达到20%-50%也是可能的,特别是低价车型,但没有一个经销商会靠着这种车辆活着,这种情况也是寥寥无几,况且低价车型利润率高也不代表绝对额高,也许就3-5千利润。

  看收益不得不说其成本,比如上述说到的劳动成本及人工成本,另外还有一些就是二手车的租金成本,比如办公室,车位费等,这个差距较大,偏远的市场和人气较旺的市场租金成本可能差距一倍以上。

  资金成本,资金不仅仅是有风险,更是有成本的,而且随着风险的增大成本也会增大。比如正常贷款利息年化5%-8%,那么车商很多时候的融资资金成本会达到12%-18%甚至更高。

  营销成本,虽然汽车市场目前还是以新车为主,我们可以在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大屏幕、电梯间等很多地方看到各种汽车品牌新车型的广告,营销策略等等,花费动则上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二手车不需要做广告,不需要流量,相反二手车获取客户的成本更高,因为有买车需求的客户中选择二手车的比例远远低于新车客户。不过由于二手车经销商个体为主,且无大型品牌,所以在选择营销推广时没有太多的选择,无非只能是从各种网络中进行选择,例如二手车之家,58同城,现在有些车商会选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但无论哪个平台,一年上万的费用是少不了的,有些地区的中介模式甚至出现一年上百万的营销费用。

  虽然上述说了很多二手车经销商面临的风险,成本高收益低的情况,但现状是从业人员并没有减少,行业发展也没有萎缩反而扩大了,这主要来源于整体市场的扩大,随着新车销售达到3000万量级以及市场的逐渐饱和,市场必然会向二手车市场进行倾斜发展,而整体市场扩大带来的红利也会惠及二手车的经销商,这是宏观层面,那么微观层面来看,二手车经销商也有几个优势。

  第一,投资入门门槛低,不像品牌4S店那种动则上千万上亿的投入,二手车经销商甚至不需要投入资金就能做,或者1-100万资金随便选择,有多少钱就做什么样价位的车,只是收益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第二,二手车经销商准入门槛低,不像一般注册公司最好还得有2个股东不要搞独资,二手车经销商无非注册个个体工商就能正式经营还能免去很多税收。也没有特别的资质要求,虽然二手车也有评估资格证等,但是没有也可以正常经营。

  第三,二手车经销商见效快,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开公司,需要开发产品,制造产品,要么就是代理产品,还要寻找渠道售卖,研究各种商务政策等,二手车一辆车就能卖,也能赚钱,没有太多压力,全凭自身努力。

  1, 二手车市场类:绝大部分的二手车经销商是在二手车市场内,二手车市场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大型的超市或者商场,无非是里面卖的东西不一样,这个其实很像美国的CarMax模式,只不过CarMax是独立的,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和里面经营的商户是独立的,双方更多的是租赁关系,近年来为了更好的发展,二手车市场对经销商的管理也开始严格起来,比如限制买卖车辆的车况,事故车泡水火烧等车型是不允许在市场内销售的,对于经销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有相应的处罚机制,这点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让消费者买二手车越来越放心。

  2, 散户类:散户类又分两种,一种是独立展厅,例如路边的某个门面甚至某个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门面也会出现二手车专卖,里面的车型主要是一些豪华车品牌等。另外一种就是偏远路边的小门面,所售车型也以低价车为主。这类散户要么就是实力强劲要么就是实力较弱,区别较大。

  3, 4S店系统:目前很多新车品牌都有自己的二手车品牌,比如宝马的尊悦二手车,通用的成新二手车等,由于4S展厅的先天优势,大量的二手车经营就放在4S店内部,但本质上也是二手车经销商的一种。

  4, 平台类:虽然很多互联网二手车平台不愿意称自己为二手车经销商,但是其本质上与普通的二手车经销商并没有区别,依然是以收车卖车为主线,赚钱佣金或差价,只不过在某些环节上更为高效一些,利用互联网工具打破了物理上的限制。当然这里也有一些细分,比如互联网平台类C2C\B2C\C2B,还有一些则是机构类,能够快速批量处理大量车源。例如神州买买车,优车库等。

  5, 隐形类:这类二手车经销商并不主营买卖二手车,但是在市场上的份额也不低,例如各种汽车修理厂,汽车美容店等。还有则是一些俱乐部类型,不过占比非常小,也很小众。

  总体来说,近5年以来,二手车整体市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管是二手车市场越来越规范,还是各大互联网二手车平台的大肆轰炸,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意到二手车,但从微观层面上来看,独立的二手车经销商并没有太多的改变,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并没有创新,无非是过去以收卖赚差价,现在是嫁接金融,保险,质保等赚服务费或佣金。而且目前这种盈利模式招致的诟病越来越多,例如金融嫁接的时候消费者对于利率无法准确知晓,同时还隐性收取各种手续费,GPS费用等,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虽然在品牌层面有深圳澳康达这种的二手车品牌商家,但是无法复制到全国,仅能在一个城市或某一个区域内出现一两个;二手车互联网平台方面倒是出现了几个品牌,比如某子,某信,不过面临的问题只多不少,所有二手车经销商面临或出现的问题平台一个都逃不掉,始终无法让消费者真正的放心。

  那么二手车经销商的发展趋势应该如何,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效率,提升一辆车的周转效率,毕竟购买有情怀的二手车是少数消费者,大量的消费者还是为了实用。如何提高效率需要二手车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例如收车环节,如何让卖车的消费者不在东奔西跑,能以真正的市场价进行快速出售;如何在卖车阶段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意向客户,而不是花费大量的营销成本却像大海捞针一样去寻找;如何在收卖之间的运输,整备,手续方面进行流程优化,降低成本;如何能够准确快速的了解车辆的基本车况;如何能够快速对一辆车进行合理定价等;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也是目前二手车市场具有超大想象力的空间所在。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国家层面能出台标准,出台各种政策,比如最让人诟病的品牌商的配件销售有歧视市场行为,各项技术标准不对外公开,信息不能共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