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对于前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拉文章底部合集,了解我们一家移居日本的故事~
很多刚来日本的朋友,不管是留学、工签还是经营管理签,都是租房居住的。我们一家也不例外,当时租了个中古一户建。
众所周知,在日本租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而言更是如此。抛开繁琐的流程和语言不通不说,单单是一个担保审核就难倒一大片人。
很多时候,你好不容易找到各方面条件心仪的房子,就是租不下来,有些日本房东甚至会直接写明不租给外国人。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但却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如果运气不好摊上这种情况,除了心里咒骂一句日本人怎么有钱都不会赚之外,只能另寻他所了。
我的落脚点,也就是原来租住的这个房子,是在我来日本之前就落实好了。因为全家一起出动,所以当时想的是一定要先把房子搞定,不能过来了还住酒店或民宿,那样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后续的落户操作上都会带来很多的不便。
能租下这个房子也是有点机缘巧合的。当时来日本绝对是举目无亲的,只有一个朋友在大阪这边,想着和他住得近点,将来也许能有个照应什么的。所以就先在网络上找朋友家附近的房子。
选房的逻辑也不复杂,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包括居住人数,需要多大面积,房型,通勤,就学等因素,晒选出几个备选房源,然后就拜托朋友去实地看房。
朋友辛辛苦苦一圈房子看下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一个能租下来。由于当时已经临近出发日期,一件原本以为还算比较笃定的事突然变得没有着落了,我们不由得有些焦虑。好在其中一位中介,野村先生,说他们公司还有两套未发布的房源,是一个很信任他的房东老头托管在他们公司的,问我们要不要看看。我当然说好啊,于是朋友就去到那个房子,用视频的方式来“云看房”。
虽然房子比较老旧,但我们生活所有需要的元素都有了,甚至朝向都是南向的(日本的一户建各种朝向都有,国人喜欢的南向所占比例并不算太高),租金也还OK,没有押金,礼金也在合理范围内,最重要的是,房东愿意租给一家还未登陆的外国人,于是就租下了。
之后的两年,我们一家就住在这个有些破旧却也不失温暖的房子里,每月按时转账支付房租,与房东从未谋面。直到今年我们要搬家退租,交接的时候,我才第一次见到了房东,吉冈先生。
吉冈先生75+了,就像很多日本老人那样,身子骨还是很硬朗,性格上是那种典型的关西老头,语速快,嗓门大,开朗热情。
他知道我是中国人,初次见面还主动握手打招呼(日本人初次见面一般不握手,大多鞠躬致意)。那天交接也很简单,老头里里外外简单看了一眼,就说没啥事了(我一度还有点小担心,毕竟住了两年,房子的壁纸和榻榻米多少有些破损的地方),临别他给我名片,我一看,老头是自己开的装修公司的社长,他还说以后要是有中国朋友过来想租房,可以直接找他,他很愿意租给中国人。
前几天国内有个朋友要过来了,和我的情况比较类似,也是经营管理签拖家带小。
这次轮到我扮演当初我那个朋友的角色了。 不过这一次的情况有些不同,尽管这位朋友的租房预算比我当时要高,但当他在网络上找了半天后,发现我家周边符合要求的房源还真是很少,完全匹配的几乎是没有了。
无奈之下,退而求其次地选了几个物件,我代他去实地看下来,要么是不租外国人,要么房源实际情况不理想。 朋友最后来了句,不行就先租你退掉的那个吧。
于是乎,我硬着头皮去联系吉冈先生了。 之所以说硬着头皮,主要还是语言问题,不过为了朋友,只能勇于突破自我了。
虽然退租交接快2个月了,在我自报家门后,吉冈先生还记得我,表明来意后,他遗憾地表示,那个房子已经租掉了(不得不说这老头动作是真快),不过他说他手上还有几套类似房源,要不要去看看。于是我们就约在一个周末去看房。
我们约在之前租的那个房子附近碰面,由于是周末,我们一家四口都去了(我现在出门总爱带着孩子,因为他们时不时还能当一下翻译),见面之后老头还是那么热情,数了一下人头说坐我的车去吧,你们四个人能坐得下。
我环顾四周,只停着一辆相当破旧的小车。正当我有些错愕之际,老头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招呼我们上车了。进到车里,我更是有点哭笑不得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车的内饰板都没有了,能直接看到钢板,上面的螺丝铆钉都能数得出来……
老头拿出一叠材料,分别记录着好几个物件的信息。不同于一般中介公司印刷精美的宣传单页,他的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自己手写的,然后复印出来……
原本说好是看两套的,随着看房的进行,也许是和我们唠得挺嗨,看完第二套之后,老头竟说他还有几套,也要带我们去看。这时候我就想到当年租房的时候,那位中介野村先生曾说过,房东老头是个本地土豪,有好多房子。这与眼前的小破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看不同的房源时,老头还会因地制宜地做一些介绍和推广,比如说有套多房间的大户型,他说你们中国人很喜欢来日本旅游,你可以把多余的房间打造成简易民宿,说不定还能把月租金赚回来。轮到小房子,他又说我这房子虽然小,但门口还有停车位,你能省个停车费了……
通过这些房子实地看下来,我渐渐明白了老头的“商业逻辑” 。原来他是个职业房东,通常他会收一些老旧的一户建,然后自己动手,整备翻新后出租。
事实上,在日本有许多这样的人,做着类似的事,对于吉冈来说,有几点应该是他干这一行的核心竞争力,
老头所有的房源都在我现在居住的市里,他自己也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几十年的生活,使得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人都了如指掌。谁家要卖房子,哪里有土地出售,他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同样的房子,别人通常只能通过网络或宣传页才有机会知道,然后只能找中介去谈,他却能及时获取一手信息,然后串个门唠会嗑就用友情价收购。妥妥地一手货源一手价格。
吉冈自己是开装修公司的,虽然不是很大很正规那种,有点类似国内路边那种XX五金,xx装饰的小店,但这点能耐已经足够应对简单翻新中古一户建的活了。在日本,人力的活普遍比较贵,许多职业房东为了省装修费,都不惜自己亲力亲为去做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搞清洁、铺墙纸或铺地板等。因为真的能省不少钱,所以把这部分成本控制下来,物件的收益率就能上一个层次。
他收购行为,主要标的都集中在中古老旧一户建。其他住宅类型,如公寓或者塔楼,他完全不考虑,原因很简单,便宜。
我们看其中某一套房子的时候,我曾好奇地问他,买进价格是多少。前一秒还乐呵呵的他,突然严肃起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这怎么能说呢,商业秘密!事后我查了本地通房源的价格,按他的租金计算,已经能达到12%的回报率,而他的购入价肯定比市场价还要低,所以回报率应该做到15%,甚至更高。
他买房的目的就是出租,而且是尽快出租。所以他一点也不“矫情”。正如他对我说的,的确是有些日本人不租房给外国人的,但他不会,在他眼里,只有租金,没有国籍。即使是“踩雷”碰到那些素质差的租客,他也能接受,因为他有足够的租金收益来覆盖这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损失。
如果是非常破的房子,改造成本过大的话,他会选择推倒,但不是重建,而是用最小的成本改建停车场,虽然收益率不如房租高,可能只有2-3个点,但能更快地来钱回收现金流。
看完最后一套回去的路上,我终于还是没忍住开口问他:社长桑,你应该还有其他的车吧?
老头哈哈大笑,说就这一辆车,这车不错啊,你看,还有空调的。说完,一下子把空调打开调到最大,随着一阵微弱的凉风吹出,小车明显颤抖了一下,继续喘着粗气前行。老头嘚瑟的说,你知道这车多少钱吗?三万日元买来的,还带空调,还是自动挡……那架势,好像赚到了一样。 不过我不得不服,似乎的确是赚到了,就算买台二手空调装在家,也不止三万,他这还是能移动的!
他进一步分享他的财富理念,车是消费品,落地就贬值,我得贴钱进去,而房子能给我带来租金,我就喜欢投资房子,尤其是近20年来,日本的房价始终走在一个稳步回升的上涨通道。他对于自己的选择相当自信。
最后在一阵欢声笑语后,老头语重心长起来。他说曾经他也有过追求豪车名表的岁月,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最“疯狂”的岁月,当时他是一名意气风发的会社部长(相当于公司中层领导干部)。
那时候总感觉有用不完的钱,银行也会经常以低利率“引诱”他买这买那,他个人的资产每天都在膨胀,当时大阪市核心地段的地价都超过300万日元一平了,就算是我们这个市,当时也100万日元一平了,那可是1990年啊!
那时他有两台车,其中一台是本田的NSX,贷款买的。一到周末就开出去打高尔夫。可那样的日子又能持续多久呢?
之后的泡沫破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和信仰。 他所在的会社倒闭了,和妻子也离婚了,后来不得不把车也卖了,现在的装修手艺也是后来去做建筑工人学会的。
如今的他,经营着自己的小会社,接一些小打小闹的散活,个人名下十几套大小不一的房子,身家几亿日元,光靠租金足以实现所谓的财富自由,却依然开着最便宜的车。很明显,和年轻时不同,现在他不太喜欢花钱,更喜欢赚钱,他感觉这有点像打大富翁游戏,会上瘾的。
那天回到家,我挺开心的,不仅是为朋友落实了住房,还见证了某种商业模式的现实案例。更重要的是,老头的人生经历所带来的启发和感悟。
年少时,春风得意马蹄急,不信人间有别离; 多年后明白,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我们的人生,如何才能避免“历尽千帆终无得”,不让财富“悄悄的来,无声的去”呢。想来,以恬淡之心慢度日长,应是每个人的修行,修性之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