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个品牌社会。你我不顾一切的当加班狗,月光族,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用上大宝,开着昌河,穿件班尼路,吃片脑白金,冬天来之前能在义乌商城里买件恒源祥,回家一起看喜羊羊吗?
但比起总能让人欲罢不能的天朝品牌,外国的企业,名字就远没有这么拉轰,高下立判了。
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首先需要翻译。然而翻译和青年一样,分普通翻译和文艺翻译两个档次。
主要用于人名,比如迪士尼(Disney),西门子(Siemens),福特(Ford),地名比如亚马逊(Amazon),原创词比如奥迪(Audi), 耐克(NIKE),组合词比如阿迪达斯(Adidas),还有主人没钱雇翻译的词比如傅拉基米尔(Vladimir)。
主要有物名比如空客(Airbus),脸书(Facebook),壳牌(Shell),概念名比如通用(General
Electric),大众(Volkswagen),组合名比如微软(Microsoft),软银(Softbank),还有水果名:比如你现在正在看的这个很闪的东西。
混得最好的就算是星巴克了(Starbucks),勉强及格的有联合利华(Unilever)和达美航空(Delta),至于第一太平洋戴维斯(Savills)和很久以前的(不惜暴露自己年纪)第一信贷波士顿(First
不过中国深圳有个有名的混搭天王很快就会在这个朋友圈里混出来了——那就是微信(WeChat)
这类翻译不按常理出牌,剑走偏锋。基本上要靠大家丰富的想象和发黄的老相片才把两个名字联系到一起。
比如汇丰(HSBC),花旗(Citi),辉瑞(Pfizer),大通(Chase),香港的镇港之宝——国泰(Cathay)和他的英国亲爸爸太古集团(Swire)。
这是一个无招胜有招,我不翻不翻你烦不烦的流派。这些牌子基本上由字母组成,识字的人不用翻,不识字的翻了也没用。
比如IBM,BBC,3M,AMD,GFW,BCG,KKR;我这层楼的BP和楼下的ING。(嗯,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所以光品牌的普通翻译就分了上面五类,连读起来肯定就是你现在的感受:音意混乱不?
文艺翻译要求音意一体,神形兼备。让人一看到这个品牌就知道这个你是做什么的,情怀有多大,逼格有多高。这显然很高级,所以一般也只有国际大公司才能做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Google),思科(Cisco),领英(LinkedIn),必应(Bing)这种科技精英;优衣库(Uniqlo),家乐福(Carrefour),百安居(BQ)这种零售巨头;以及这几年吊炸天的赛百味(Subway)和最近一下子从小众变成大众的保时捷(Porsche)。
既然是搞文艺,就有高下之分。有些品牌的翻译不仅音意一致,神形兼备;而且还要画龙点睛:使名称和产品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生出巨大的品牌价值,成为品牌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动力;同时还能意境高远,诗意盎然。
Evian是法国东南部小镇,日内瓦湖岸,阿尔卑斯山边,依山傍云的地方出产的矿泉水。它是好莱坞明星的最爱,也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可以和明星们一同享用的品牌。
水占人体的70%,统计上来讲你喝啥水你就是啥人,所以等你农夫山泉喝腻了,请尝一尝依云。
一般的药名只告诉你吃了会治什么样的病,却不告诉你吃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伟哥除外。
这种抛下形式和效果而直奔人生意义的起名方式无疑是商业史上最成功的操作案例。
IKEA本来是两个创办人姓名的首字母组成的,但在中国有了这个一个令无数妈妈们魂牵梦绕的名字——宜家。它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么怡心的名字,怡情的价格,怡身的产品,在这个并不怎么宜居的国家,怎么能不让人人见人爱呢?
你这辈子最近接音速的时候,十有八九是在波音上。这个秀气的中文名和英文的发音几乎完美的一致,念出来就有飞机的速度感,甚至有多普勒效应的赶脚,听着似乎就让人多了一份安全感。
如果音速太快,你就奔驰吧。这个翻译诠释了什么叫低调奢华:在所有人都在堆砌形容词的时候,人家用动词
——动词虽是中性的,但却让所有人无法挑剔,豪华却不霸道。在众口难调的中国成为一个受欢迎度最广的品牌。
很简单,这个法国女人的名字迷倒了众生:这是一个让每个男人闻到会忘掉自己女朋友,而每个女人看到会想起自己的男朋友的一个神奇的名字。
你可能不抽万宝路,但你不可能不认识抽万宝路的人。这个世界上最畅销的香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外品牌。这个翻译和它的香烟一样让人朗朗上口,风靡中国。
由于对烟草广告的禁止,现在很少见到这个牌子的消息,但它却永远活在我们的肺里。
就算你还没有参透宇宙的奥妙,但浪琴作为手表的名字还是能让人不觉明厉。每看一眼时间你是不是都觉得离宇宙的尽头又近了一些呢?——是的,我说的就是你的deadline!
我不知道宝马这个名字给MM们带来了多少眼泪,但却知道它给BMW带来了多少光环。满街跑着带X的车那可不是差评的意思,那在英语里可是赤裸裸的Kiss。
可口可乐在1927年进入中国的时候曾经被哪个不开眼的翻译成了“蝌蝌啃蜡”。估计后来发现开始和耗子药一起卖了,才痛定思痛,改了这么一个喜气的名字。
然而这是个让任何稍懂中文的人都目瞪口呆的神翻译,配上大红色的背景,简直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