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等部门在推动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多方筹措资金,推出优惠措施,发补贴、降首付、减利息、免违约金,为企业和消费者打造以旧换新政策组合包。在近日召开的商务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介绍了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的成效,江苏、湖北、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近两年在促进家装厨卫消费、通过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家电以旧换新,以及在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体系,促进机动车以旧换新方面取得的经验。

  财政部向各地下达中央财政汽车报废更新补贴预拨资金64.4亿元;各地结合实际,安排约90亿元汽车以旧换新支持资金;在全国范围开展汽车报废更新基础上,还有23个地方出台政策,支持汽车置换更新。徐兴锋介绍说,各车企也积极响应,推出让利举措。据初步统计,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安排汽车以旧换新等支持资金超400亿元,部分品牌车型让利幅度高达数万元。

  在家电家装方面,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各地共安排家电家装以旧换新支持资金约40亿元,29个地区明确对家电和家装厨卫以旧换新给予补贴。此外,主要家电家居生产企业、家装企业、电商平台等计划投入近200亿元支持旧机回收、产品换新、家庭装修。

  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带动行业向好发展。徐兴锋说,5月,全国汽车零售227.1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8.5%;二手车交易量158.5万辆,同比增长5.9%;报废汽车回收量52.3万辆,同比增长55.6%。在家电方面,1—5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3421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5月单月零售额743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期主要电商平台以旧换新销售额同比增长81.8%。在家装厨卫方面,5月,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8%,较上个月加快3.6个百分点。

  江苏省连续两年开展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专项活动,对消费者在中标企业线级的绿色家装厨卫等商品给予10%的专项补贴,两年共发放财政补贴资金4亿元,拉动销售65.8亿元,惠及近60万名消费者。2022年、2023年,该省限额以上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5.3%和6.4%,政策带动效应充分显现。

  江苏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省注重“三个聚焦”。一是聚焦政策叠加,先后印发《江苏省促进家居消费工作实施方案》和《江苏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家电和家装厨卫以旧换新。二是聚焦省市联动,今年以来,该省已举办“苏新消费·春惠江苏”等8项省级重点活动、36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超8.3亿元消费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超10万家商家参与。三是聚焦政企联动,选取145个社区开展“苏新消费·服务到家”活动试点,组织金融机构、销售和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物业管理公司联合推出促消费政策包,为消费者提供足不出户、“一站式”家庭生活场景解决方案。

  通过构建回收网络,目前,湖北省已经实现对全省17个市州再生资源回收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将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11家拆解企业、27家回收企业以及1200余个回收网点、2000余名回收人员统一纳入家电以旧换新回收公共服务平台管理。该平台6月8日投入运营至今,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0万人,日均访问量30余万次;预约回收家电超过11万台,实际完成回收近6万台。

  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4月26日,该省出台《湖北省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施方案》,通过完善回收网络、培育回收主体、创新回收模式、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等举措,方便消费者交售废旧家电家具。同时,全省投入5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家电回收企业处置废旧家电分类给予每台10元至100元补贴,利用“换新”契机,带动“去旧”回收,形成去旧换新良性互动。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75家,设计年拆解能力达到报废汽车242万辆、摩托车212万辆。今年1—5月,该省共回收拆解报废汽车17.5万辆,同比增长21.2%,其中,5月回收拆解报废汽车4.6万辆,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31.2%。

  报废汽车回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要环节,也是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广东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该省印发《广东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坚持汽车循环体系建设与扩大汽车消费两手抓,一方面,推动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增设回收网点、合理布局、优化回收网点,完善“车主-回收网点-拆解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4级回收拆解体系,畅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链条。另一方面,指导企业拓展“互联网﹢回收”、上门收车等服务,优化服务水平,提高回收效率,畅通汽车更新消费循环。

  报告:上半年新房销售调整超预期 预计下半年仍处筑底阶段

  报告:上半年全国重点50城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下跌0.90%

  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7批(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市场监管总局:4款临床急需特医食品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