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买辆二手车代步,结果发动机号与车管所登记的备案号竟然不一致,车辆无法过户上牌,能否要求退一赔三?近日,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

  2022年6月9日,冷某在某二手车贸易公司院内将一辆二手路虎车出售给冯某,二人签订《二手汽车买卖合同》,约定车辆价格为11.5万元,冯某向冷某转账11.5万元后将车开走。

  2022年6月21日,冯某在为该车办理车辆落籍时,经车辆管理所查验发现,该车OBD读取VTN码(车架号)和该车辆VIN码(车架号)不一致,导致冯某无法办理车辆落籍手续,无法取得机动车号牌,车辆不能上路行驶。冯某怀疑车辆发动机被更换,与冷某协商要求其全额退款,但冷某未予回应。冯某遂将冷某及二手车公司一同诉至绿园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冯某与冷某签订的《二手汽车买卖合同》;二被告返还购车款11.5万元及利息损失,并赔偿购买车辆价款的三倍金额34.5万元。

  庭审中,被告冷某辩称,造成案涉车辆登记上户退办的直接原因,是该车电脑模块问题造成电子识别码与实车车辆标识代码不一致所致。造成电脑模块损坏的问题有很多,比如系统紊乱,这属于隐蔽瑕疵,出售方没有能力知晓,因此不存在欺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二手车公司虽系车辆销售公司,但通过原告提供的证据与被告陈述仅能证明被告冷某在该公司院内卖车,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被告冷某为该公司的工作人员,无法证明原告与二手车公司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本案中,原告冯某与被告冷某签订《二手汽车买卖合同》,并且将合同约定价款转账给被告冷某,在被告冷某处提车,双方已按《合同》履行,原告冯某与被告冷某之间为买卖合同关系。

  由于原告购买二手车辆为自己使用,为自身生活工作提供便利。但案涉车辆不能在原告日常居住地落牌照,限制了原告对涉案车辆的使用,反而给原告造成极大的不便,违反了原告购买案涉车辆的初衷。对于原告来说,购买二手车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原告要求解除与被告冷某签订的《二手汽车买卖合同》,法院予以支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需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才有请求三倍赔偿的权利。首先,原告提供的与被告冷某的通话中,被告并未直接承认更换发动机,原告也未提供其他相关直接证据,仅是通过推断得出发动机更换,更换发动机事实存疑。二手车交易消费者主要购买特定车辆,注重车辆的安全性、使用性或满足个性化改装需要,故车辆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自然老化、磨损以及一般轻微事故的维修等瑕疵均在合理预期内,当事人在二手车合同中约定的无事故应指无重大事故,而非任何事故,这才符合常理。综上,通过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被告冷某存在隐瞒欺诈行为,原告请求三倍赔偿无事实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法院判决解除原告冯某与被告冷某之间的《二手汽车买卖合同》;被告冷某向原告冯某返还购车款11.5万元及利息;原告冯某向被告冷某退还路虎二手车一辆;驳回原告冯某的其他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