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买表,谁还没交过“学费”?那些年白花的钱、误入的坑,如果能有个好心的过来人指点指点,大概能减少不少损失。今天,就让摸爬滚打20年的“老鸟”高原爷叔,来指条明路。

  2000年入坑,自己攒钱买了人生的第一款腕表。20年的时间,从不知道如何逛表店的新人,混到了敢搭讪柜姐的老鸟。玩了20年的表,不敢说自己有多懂表,但至少知道新人买表时会碰到哪些坑。

  钟表领域的保值,指的是腕表二手出售的价格接近甚至高于新表买入的价格。表迷的这种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明白的是,腕表毕竟不是房子,买入卖出势必有价格折损。至于现在圈子里流行的一些所谓的“理财产品”,比如百达翡丽鹦鹉螺,它的二手行情是高于新表公价,然而它的新表销售也是有前置条件的,这个前置条件也要算在新表购买成本里。

  还有一点,普通消费者腕表买卖的保值可能也就几万元。有时间想这些,还不如多努力赚钱,好好享受奢侈品本身。

  “十大名表”在坊间广为流传,但却是上个时代的产物。过时不说,“十大”之名本身就有所偏颇。以什么为标准来排序?很难找到一个能全面反映品牌制表实力的公平指标。

  与其相信“十大名表”,非要将品牌排出个三六九等,不如相信一句话,“腕表无贵贱,人心有高低。”

  市场上一直有所谓的“个性”声音,就是劝人放弃大品牌的量产款,说那是随波追流,随之将独立小众品牌捧上个性的殿堂。不是说独立小众品牌一定就不好,只是这样的绝对,对谁都不会公平。

  首先,大品牌之所以是大品牌,是因为它的设计和品质受到了市场主流的认可;其次,大品牌的售后要比小众品牌方便很多;最后,追求个性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果是为了个性而个性,反倒是“随大流”了。

  这几年在钟表行业流行的自产机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也没必要全盘否定通用机芯。远的不说,Lemania 2310的经典在整个钟表史上都是有名的。

  对新手来说,大部分人第一款机械表的预算大约在5万以内。这个价位,ETA 7750、ETA 2892反而会更加可靠。道理很简单,机芯的可靠性需要长时间的实际反馈,在这点上,ETA要比很多新冒出来的自产机芯来得更有优势。至于自产机芯擅长的打磨装饰,其实不会表现在5万元的价位段里。

  现在不比从前,买表不是只有国内专柜一个渠道,完全可以实现货比三家。也因为如此,有些表迷会只看价格,哪里便宜就在哪里买。

  但这种做法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你永远想不到便宜几千元钱的背后需要承担哪些额外的风险。所以,对于新人来说,稳妥的方式还是国内专柜,省事、安心,也无后顾之忧。

  二手表相比新表有价格优势,再加上现在国内的二手表体系相比前几年确实成熟了许多,很多表迷难免对二手表蠢蠢欲动。

  但我并不建议新手去碰二手表。不了解行情买贵了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碰到假保卡、换零件、以旧充新等糟心事,吃亏了不说还会影响购物的心情。

  古董表因为有着不同于现代腕表的外观设计,照片看起来很有诱惑力,再加上古董表商人诸如“时代的印记”等文案,很容易让人上头。

  然而不要忘了:第一,很多古董表是“照骗”,实物的品相远没有商家展示的那么好;第二,有些品牌的古董表,存世量非常大,经常会有拼装表出现,稍有打眼便会有不少的损失。而且退一步讲,新人现在买个新款,符合当下的审美没有品质的担忧,放个10年20年不也成了古董吗?

  自媒体发达的当下,专家、KOL、老师们纷纷表达带节奏,看着玩玩拓宽下视野没事,但千万不要不假思索地紧跟“老师们”的步伐。

  即使看到一款表再动心,也请冷静下来去试戴后再决定要不要购买。因为,腕表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戴上手适不适合只有自己才知道。

  腕表公价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包括产品的成本、宣传的成本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定位为奢侈品的腕表,历来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10万的表比5万的表,肯定有其优势所在。

  有些表迷总想着将性价比的理念套用在奢侈品上,想着能有1万元去买3万元的品质,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部分表迷,尤其是新人,初进表店时难免会有些紧张而羞于开口问价格。这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消费者是是上帝,沟通价格再也正常不过。

  买表,应该是开心的事,如果能避开那些真实存在的坑坑洼洼,这条路会走得更顺也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