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的废旧物资回收量已经突破400吨,日均可处理10多吨,目前回收量仍在持续上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昨日,在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志能告诉记者,经过半年试运行,该公司已成功实现了对废旧纸、废旧塑料、废旧金属、废旧衣物、废旧泡沫、废旧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分类资源化利用。截至4月底,该公司已完成惠安县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超2000吨,有效提升废旧物资附加值和循环利用比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供销合作社传统主营业务之一。当前,国家正积极倡导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这无疑是供销社推进再生资源业务升级创新、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契机。

  为配合惠安县垃圾分类工作科学布局,惠安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泉州市供销社关于加快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部署,抢抓机遇,发挥基层网络优势,率先与福建省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打造“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建立起以互联网平台预约订单为基础,以县分拣中心为集中平台,以集散市场为终端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惠安县涂寨镇,不时可见一辆辆装满废旧物品的三轮车驶入惠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一期)。该中心的几个仓库里,分门别类堆放着废纸皮、废旧塑料、废旧泡沫等可回收物,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机械作业,对废旧物品进行分拣、转运、破碎,机器轰鸣声不断。

  “过去,惠安县主要以零散回收人员走街串巷的方式,从个人手中回收废旧物资,这些人大多没有注册经营执照,且回收和处置渠道混乱,粗放的经营模式存在巨大环保和生产安全隐患,同时对城市综合管理、市容市貌和城乡品质提升也有极大影响。”惠安县供销社主任陈宗滨介绍,为配合全县垃圾分类工作科学布局,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助力创建“无废城市”,去年9月份,惠安县选择在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区域之一的涂寨镇建设首个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一级中转分拣中心),总投资近480万元,至今年1月份完成一期厂房建设,同时对相连闲置厂房进行改造,整合场地约45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塑料破碎机、分拣设备、压缩设备、打包设备等,对各类再生资源基本实现回收、分拣、破碎、打包、转运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了惠安县垃圾分类后端配套设施。

  “分拣中心会对废旧物资进一步分拣,再根据不同厂家的生产需要,分类打包出售给客户。”吴志能告诉记者,不同品类的废旧物品分拣程度不同。比如杂纸、纸箱以不同比例打包;塑料可以直接压包或者破碎造粒,再打包出售给下游加工厂;纺织品则根据原料、新旧程度等进行分拣,加工成环保RDF燃料棒(垃圾衍生燃料棒)或者再生棉原料等。

  该项目自运行以来,为惠安县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带来了实际效果,减少了生活垃圾处置带来的废渣、废气排放量,为本地关联工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可再生原材料,极大地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并为周边区域再生资源互联互通搭起一个良性循环平台。

  废旧物品的分类、收购过程最忌繁琐。为打通再生资源回收“最后一公里”,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联合省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开发推出“闽供回收宝”小程序,这个“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综合性ERP(企业流程管理工具)平台可实现线上预约、订单分配、物流跟踪、货款收付、积分兑换、数据归集分析等功能。上线运行半年多来,平台用户累计5000人,日均接单数量达70单,废旧物品月回收量持续上升,用户遍布惠安县主城区,成功打造了惠安县“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的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网格化综合管理,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逐步吸纳零散回收人员,通过统一管理,实现制度明确、安全规范的生产,并通过对规范性从业者实施溢价回收、不定期奖补等举措,打造“一支队伍、一套系统、一个标准、一人多用、一岗多责”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就业人员社会认同感,增加从业人员固定收入。

  “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我省供销社系统正在开展的一个全省示范性试点项目。”福建省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劲飚表示,随着试点项目的成功落地,将会把惠安县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向其他地区进行推广,以期形成全省“一张网”,通过大数据中心统筹调度省内可回收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务之一,也是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泉州市供销社系统积极参与和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农村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开展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不断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惠安县供销社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继续完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功能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宽回收处置品类,优化回收分拣处置流程,力争打造成为地区标杆,形成集聚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再生资源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