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连续6年达100%;全市农用地安全利用任务完成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连续2年实现100%……一组组数字显示,自《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以来,广西南宁市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华丽变身”。

  南宁市有何守护绿水青山的“良方”?近日,记者跟随2022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南宁,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出发探寻答案。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翻飞。”正在沙江河畔观景的退休教师黄志伟这样描述现在的沙江河,他居住在沙江河附近已有大半辈子,对沙江河的变化有发言权,“原来这里就是一条臭水沟。污臭水直排偷排,垃圾到处堆放,臭气熏天,水污染非常严重,河里连鱼虾都没有。”

  “这是我们对沙江河开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后的成果。”南宁市沙江河再生水厂负责人、北排南宁分公司总经理柏春荫自豪地说。

  2017年9月,南宁市委、市政府将沙江河的治理工作外包给北排南宁分公司。该公司以那考河为样板,“治污补水,修复生态”为技术路线,对沙江河实施河道整治、截污、建设再生水厂、河道补水、景观绿化、海绵城市建设、智慧信息监控七项子工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沙江河河道水陆原生动植物品种增加20余种,河水生态群落逐渐完善,河道水质自然净化效果逐渐显现,吸引了白鹭、白面水鸡、鹦鹉等多种原生鸟类前来安家落户。“清水绿岸、循环畅通、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滨水生态环境逐渐显现。2021年12月,该河入选广西第二批美丽幸福河湖名录。

  提及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时,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衍全介绍,南宁市主要从控源头保好水、强管理护饮水、重投入治差水三个方面发力,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超391亿元,对14条内河实施全流域治理。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建成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攻坚战”,全市建成区原有的38段黑臭水体已消除,消除比例100%。2019年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成功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以全国第三名成绩通过国家海绵城市验收,那考河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成为全国知名范本,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竹排江黑臭水体系统治理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典型案例。

  据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三大队副大队长黄良武介绍,自《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以来,南宁市累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200多项,立案处罚案件3032件,处罚金额9064.6多万元。按日连续处罚3件,查封扣押182件,限产停产55件,移送行政拘留59件,移送涉嫌污染犯罪18件。行政处罚案件数位居全广西首位,查处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改善提高环境质量,实现近7年来无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在南宁市青秀区盛天茗城小区,居民李大叔把整理好的可回收物,投进了智能化回收物收集屋,他说:“这不仅有明码标价废品回收的种类和价格,还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住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为了让业主形成自觉分类垃圾的良好习惯,该小区创新可回收物的回收方式,引进2座智能化回收物收集屋。收集屋实行有偿回收、即投即得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居民的分类投放积极性,较好地提高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效率。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响应,住户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

  小区物业负责人辜荣裕表示,目前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厨余垃圾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单独收运,有害垃圾由青秀区环卫站上门预约收运,可回收物也由有资质的回收公司收运,其他垃圾由小区物业聘请的第三方公司负责收运。

  据青秀区环卫站站长、南宁市人大代表黄捷介绍,垃圾分类是垃圾治理工作的重点,南宁市主要从源头分类与指导、终端处理、回收利用、制度保障四点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水平,将垃圾革命进行到底。按照“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四分类法,积极开展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全力推动青秀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实现青秀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沙江河之变、水质量提升、垃圾分类处理,是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2015年《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以来,南宁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6年,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7年至2019年,连续3年荣获“美丽山水城市”荣誉称号,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得此殊荣的城市。(莫鸿鲲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