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年7 月 9 日,苏联莫斯科的土西诺航空节上,米格设计局首次公开展示了最新一代的米格战机:米格-23,并被北约命名为“鞭挞者”(Flogger)。次年 7 月 231 号米格-23 完成试飞后与另 2 架原型机一起交付空军进行测试,1969 年年中投入试生产,次年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1973 年开始在莫斯科“劳动旗帜”工厂(今米格-莫斯科飞机科研生产联合体)和伊尔库茨克工厂(今伊尔库茨克飞机科研联合体)大量生产,到 1984 年停产时该家族累计生产数量超过 6,000 架(其中莫斯科工厂生产数量为 4,278 架),超过美国 F-4“鬼怪”II系列(5,195 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第 3 代战斗机(苏联分代标准)。

  米格-23 是米格设计局创始人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他本人在1969 年 5 月 27 日于办公室中心脏病突然发作,被立即送入医院,从此一病不起,经若干次大小手术后于最后一次心脏手术后不治去世。为纪念他,米高扬的办公室内的摆设至今仍保持着他最后一个工作日时的样子。

  米格-23是苏联第一种重型前线战斗机,其作战半径从米格-21时代的300公里一跃到1160公里,是苏联空军转向攻势作战的标志,其外形脱离了米格战斗机机头进气的传统样式,改为两侧进气,得以在机头装大直径天线的火控雷达,实现了超视距攻击。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改善起降性能和增大了航程,同时减小了跨、超音速阻力。突破了米格飞机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的传统设计,是70年代前苏联空军用以取代米格-21的主要制空战斗机。

  米格-23突出的性能是平飞速度大,高空时达2.35倍音速,低空表速达1350公里/小时,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但该机的高空性能不突出,中低空机动性较差,如在5000米高度、0.9倍音速的最小盘旋半径为2200米,比米格-21的还大,表明其近距格斗能力较差,无法胜任其主力制空战斗机的使命,只适于中、低空高速拦截使用。

  米格-23前后发展了10多个型号,其中产量最大的是米格-23М型,“М”表示是改进型。第1架原型机于1972年6月首飞,1973年开始服役。据说至少生产了1250架。

  刚下线 的预定作战对象是美国 F-100 系列(F-102/104/105/106)、多用途的 F-4 系列和法国“幻影”III,此外还要求拦截轰炸机。

  米格-23多次出现在阿富汗、中东、非洲的战场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一般认为,米格-23的战斗机动能力在 F-104和F-4之间。

  然而在实战中,米格-23口碑却不佳。1981 年 4 月到次年 6 月,在黎巴嫩上空爆发的贝卡谷地大空战中,以色列人宣称他们获得了85:0 的战绩。但根据近年来的资料分析,叙利亚“鞭挞者”至少获得了两个战果。按照叙利亚方面的说法:在 1982 年 6 月 6 日到 11 日的战斗中叙利亚损失了 85 架飞机,27 名飞行员牺牲,8 人受伤;与之对应的是击落以军飞机和直升机 21 架。

  当我们回顾米格-23 的战史时,必须考虑到米格-23 是一种迟到的战斗机,以之对等的F-4早在1961年就投入服役,当米格-23大规模服役时,面对的已经是西方的第四代战斗机(俄标)F-14、F-15、F-16了,1972年美国格鲁曼的F-14A就已服役,1974年美国麦克唐纳的F-15A也已开始进入服役,1979年F-16也投入服役。这样一来米格-23不得不与西方第四代战斗机(俄标)对抗,造成了其总体上可称悲剧的战史(即使完全根据俄罗斯资料,米格-23 也非胜者)。

  事实上美、苏在战斗机领域差距最小的时代就是在50年代也就是米格-15、米格-19对抗西方F-86、 F-100的时候,到了 60 年代,苏联与美国的差距逐渐拉开。

  实战表现迫使苏联空军在1982年对米格-23机队实施了一次重大升级,这是米格-23的最后一种改型,这种最后的“鞭挞者”改进了气动性能、增强电子对抗能力,改进航电。升级后的飞机编号为米格-23MLD,“D”表示升级之意。米格共升级了约500架米格-23MLD,北约代号“鞭笞者-K”。

  米格-23MLD在气动外形上最显著的改进是在翼根增加可产生涡流的两个个锯齿,此外机翼前缘襟翼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偏转到最佳位置,这两项措施都可以在大迎角下产生流过控制翼面上表面的涡流,以此改善大迎角操控特性,但副作用是增加了阻力。飞过美国 F-15D 和法国“幻影”-2000 的俄罗斯试飞员认为该机的飞行性能已与这两种 4 代机(俄标)相差不大。

  米格-23MLD换装了进一步改进的“蓝宝石”-23MLA-11雷达,探测距离更大,可在70公里外发现轰炸机大小的目标。雷达还增加了近距离战斗模式并全面增强了其他性能。但仍然采用落后的卡塞格伦天线),仍然采用落后的卡塞格伦天线MLD机头下方新增的红外传感器吊舱

  米格-23MLD还在机背安装了两个向上发射的BVP-50-60 60发干扰弹发射器,这些发射器的外形就像是突出于机身表面的大翼刀。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在越南金兰湾驻扎有一支空军团,其装备了米格-23MLD,该团的米格-23MLD垂尾上有海豚的标记。

  上世纪80年代,驻扎在越南金兰湾的苏军米格-23MLD,垂尾上有海豚的标记。

  米格-23MLD还随苏军进入阿富汗,执行防空任务,主要是拦截巴基斯坦和伊朗空军的骚扰。

  驻扎在阿富汗的侵阿苏军的米格-23MLD,机头涂有战绩标识,改机曾击落过一架伊朗的UH-1直升机。

  驻扎在阿富汗的侵阿苏军的米格-23MLD,机头涂有战绩标识,改机曾击落过一架伊朗的UH-1直升机。

  驻扎在阿富汗的侵阿苏军的米格-23MLD大多采用战术迷彩涂装和低视编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米格-23 战斗机对于我国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方面,中苏关系破裂之后我国一直极度关注苏军军事打击力量的发展,大航程、多用途的米格-23 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后形成的威胁是促成我国第 3 代战斗机(按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划分)—歼 8诞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米格-23 的大量出口又使我国获得了直接研究它的机会(尽管只是 MS 型),其腹鳍、差动平尾、双管航炮、机翼和尾翼后缘的蜂窝结构等数十项技术为我国歼-8、歼-8II所借鉴,并在综合作战性能上实现了对米格-23的超越。

  我国空军博物馆里的米格-23 MS 型,该机来源于埃及空军,通过军援换取,我国称为18式。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