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0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组织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3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649号)等文件要求,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促进低碳循环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健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加快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创新发展,强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保障,促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枣庄“无废城市”建设步伐,为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提供“枣庄示范”。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系统布局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充分考虑不同区(市)产业结构、工作基础、资源禀赋等特点,统筹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协作和相关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效率。

  坚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把握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发展趋势,聚焦废旧锂电池、办公设备再制造、二手车、二手服装、二手奢侈品、二手图书等重点领域,加力锻长板、培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处置能力提升、产业配套、低值品回收等重点问题,着力补短板、蓄势能,提升废旧物资综合利用整体水平。

  坚持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平台作用,用好鲁南大数据中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化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水平。

  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加强宣传推广,创新激励机制,引导调动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公众参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工作,形成全社会合力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的良好氛围。

  到2025年,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废旧物资循环回收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创新支撑显著增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更加完善。

  废旧物资循环回收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建成交投便利、转运畅通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回收站点达到1700个、“两网融合”站点达到7个、绿色分拣中心达到4个,实现回收网络城区全部覆盖、农村地区基本覆盖,回收主体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回收模式更加规范高效。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载体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不断加快,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水平显著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加速推广,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机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二手商品交易渠道和形式更加丰富,交易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交易更加规范便利。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锂电池、办公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企业加速崛起,再制造产业规模突破26亿元,再制造企业数量达到15个以上。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创新支撑显著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深度融合,加速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模式创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创新生态全面优化,有效支撑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利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更加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发挥实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土地要素保障显著增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等活动广泛开展,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统计体系逐步完善,数据质量全面提升。

  优化回收交投点和中转站布局。以便利居民交售废旧物资为原则,加快完善村(社区)可回收物回收站点,因地制宜设立流动回收车。合理布局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规范回收处理站点,并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

  强化重点环节回收设施建设。加快在商场、学校、景区、园区、写字楼、车站等场所推广智能回收箱等设施,充分利用现有邮政网点、快递网点、快递柜、驿站等资源投放可循环快递包装和回收设施,加强塑料废弃物、废旧纺织品规范收集设施建设,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

  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站点运营管理水平。鼓励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加强回收网点监督管理,清理取缔乱搭乱建、影响市容的回收网点,确保整洁卫生和消防安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支持回收企业采用自建、承租、承包等方式运营废旧物资回收站点,提升全品类回收功能,完善村(社区)服务网络。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合作,整合废旧物资回收站点资源,提高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效率。

  科学合理布局分拣中心。以区(市)为单位,根据再生资源产生量及回收量合理规划分拣中心占地面积、分拣能力、服务半径,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原料无害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设分拣中心。

  分类推进分拣中心建设。强化综合型分拣中心安全检测、分拣、打包、存储等处置功能,为生活源、商业源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利用提供保障。强化专业型分拣中心分选、剪切、破碎、清洗、打包、存储等处置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废弃大件家具、废木材、废旧电子产品等专业型分拣中心。

  支持分拣中心打造国家级、省级平台。发挥山海再生资源省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更多省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分拣中心创建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

  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利用中心建设。强化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建设低值可回收物利用中心。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探索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投资补助等多种途径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低值可回收物利用中心建设。

  推进企业规模化发展、规范化运营。鼓励回收企业与物业企业、环卫单位、利用企业等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引导回收企业按照下游再生原料、再生产品相关标准要求,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环节预处理能力。培育多元化回收主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废旧物资回收,鼓励回收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吸收、合并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等方式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引导企业开展专业化逆向回收服务。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利用售后服务体系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鼓励生产企业与终端应用企业、分销商、物流运输企业等合作建立多元化逆向回收网络模式。鼓励锂电池、造纸、纺织、玻璃、家电等行业生产企业发展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模式,啤酒、橡胶、家居建材等行业生产企业规范回收废弃产品和包装。鼓励物流服务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服务。

  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协会建设。围绕行业整体情况和回收利用相关企业的切实需求,规范发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协会,积极参与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市场数据统计分析等服务工作。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数据、信息等要素对接,提高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标准化水平。

  提高从业者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枣庄学院、枣庄职业(技师)学院、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平台作用,加强对从事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人员的理论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广泛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快互联网与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深度融合,打造废旧物资网络回收平台,灵活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探索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全流程闭环机制。依托鲁南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信息发布机制,支持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

  加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载体建设。立足“无废城市”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布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和区域交易中心,推进环境、能源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

  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充分发挥枣庄市废旧锂电池无害化回收处理重点实验室、枣庄市新型环保建材资源化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整合行业资源,集聚优势要素,推进再生资源拆解向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延伸,拉长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需要,推进检验检测、鉴定评估、品牌营销、售后管理、信息服务、信用追溯、金融服务等再生资源服务业集聚。规范转运再生资源,严格落实再生资源跨区域转运环境安全监管要求,提高再生资源跨区转运效率。

  加快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紧盯科技前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围绕我市锂电等重点产业发展及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发展需要,针对性引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先进技术装备。

  加快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立足我市锂电、工程机械等产业基础优势,加大再生资源先进分选、拆解、破碎、加工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加工企业提质改造,全面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机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

  积极开拓线上渠道。立足我市二手车、二手奢侈品、二手服装、二手办公设备、二手图书等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发挥中国(枣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作用,鼓励“互联网+二手”交易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促进二手商品交易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优化线下渠道布局。推进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鼓励线下实体二手市场开展“以旧换新”活动。鼓励依托职业院校、社区、办公区等场所空闲土地设置二手交易专区,依托现有旧货市场建设集中规范的“跳蚤市场”,定期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促进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

  规范二手商品流通市场和交易行为。健全二手商品交易规则,明确相关市场主体权利义务,严厉打击非法交易、假冒伪劣、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

  推动二手商品交易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信用监管机制,依法采集交易市场、经销企业、鉴定评估机构、维修服务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加强交易平台、销售者、消费者、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共享。

  健全交易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打造“一站式”商事争议解决平台,创新“全流程”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模式,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双方权益。

  完善二手商品评估鉴定体系。优化二手商品评估鉴定行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快培育权威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

  严格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优化交易登记管理,营造二手车自由流通的市场环境。

  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立足我市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培育招引锂电池、办公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企业。加快培育发展再制造服务主体,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开展再制造专业技术服务,推进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

  提升再制造产业技术水平。聚焦再制造产业关键环节,加快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提高再制造产品质量,扩大再制造产品应用。

  加快再制造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锂电循环产业园、锂电池回收利用、电动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无公害化回收处理项目、汽车循环再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鲁南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标识解析等技术,创新废旧物资回收模式、商业模式、交易模式,打造上接回收网络、中接仓储物流、下接利用产业并覆盖生命周期管理的产业数字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枣庄汽车循环综合服务产业建设项目等产业数字化载体项目,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鼓励企业加强利用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废旧蓄电池等废旧物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积极培育废旧光伏组件、废旧风电叶片等新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鼓励企业拓展新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新路径。

  创新推进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标准化主体创新,梯次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相关行业标准,争创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

  创新废旧物资回收激励机制。探索制定废旧物资资源回收碳减排工作规范标准,推行居民家庭或个人碳账户,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积分兑换礼品机制,提升居民交售再生资源积极性、主动性。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完善权益保护、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等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探索打造科技服务综合体,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线上线下互动。

  鼓励多方拓展创新合作。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支持我市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聚焦精细拆解、复合材料高效解离、有价金属清洁提取、再制造等领域,加大技术装备研发投入力度,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

  强化市场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交易、假冒伪劣、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公开公平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重点联系企业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政策诉求,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加强环境安全监管。加大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汽车拆解回收、废旧钢铁回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等企业监管力度,加强污染物源头管控和规范处理,避免发生“二次污染”,实现绿色低碳回收。

  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加强计算机类、通讯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二手交易的信息安全监管,防范用户信息泄露及恶意恢复。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行业监管应用。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废旧物资综合利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经营主体纳税行为。加大政府绿色采购,积极采购再生资源产品。

  拓展多渠道资金投入。发挥财政优化配置作用,灵活运用PPP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力量,提升废旧物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创新投贷联动和众筹等科技金融手段,拓宽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知名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开展废旧物资重点领域投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强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支持。

  加强项目谋划与对上争取。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项目清单,超前谋划储备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合理规划建设中转站、分拣中心,并纳入相关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相关项目合理用地需求。

  强化人才支撑。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推动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人才交流。

  强化数据支持。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统计体系,完善统计核算方法和数据共享机制,探索依托鲁南大数据中心等平台构建废旧物资领域数据管理系统,推进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数据信息对接。

  成立全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作专班,负责制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分解落实年度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导考核,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调度分析各项工作进展情况,针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立的重点、难点,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编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等规划及“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有效衔接,统筹项目建设步伐,保障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加强部门协同,实施废旧物资回收、分拣、利用等环节联合监管、联合执法,强化政策联动,统筹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协同审批,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强区(市)协同,强化产业互补、错位发展、产业链分工合作,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充分发挥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协调推进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和政策落实。

  加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新闻宣传、技能培训、政策解读和教育普及活动。结合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动废旧物资交投活动进机关、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及时梳理经验做法,积极举办、承办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高峰论坛、展览等活动,交流推广典型案例。引导社区居民、社会团体参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切实提升市民的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做好公众沟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良好氛围。

  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商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

  枣政办字〔2022〕57号关于印发枣庄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主要负责人解读】: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中波解读《枣庄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媒体解读】:我市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邮政地址: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邮政编号:277800 网站标识码:3704000038